健康小筑|这份儿春季养生宝典要收好

南方法治报
2017-02-17 11:46
+ 订阅

李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逆春气,则少阳不升,肝气内变。”春天是阳气初生之季,属少阳之气。少者,小也,意味着春天的阳气微微初生,不像夏季那么隆盛。因此,从春季开始到夏初,要顺应阳气上升之势来护阳,这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和增强体质,还可有效延缓衰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护阳气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热水泡足,保暖御风寒

人体受寒,则易伤及阳气。《老老恒言》说:“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人体的头部及上半身属阳,且有多条阳经循行于此,因而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强;而下半身属阴,多条阴经循行于此,因而下半身的阳气较之上半身来说较为薄弱,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弱。所以,人体的下半身尤其是双脚,是保暖的重点。日常生活中常用温热水泡脚,有助于升阳气。

拍打后背,按摩护阳

背部是一身之表,又是督脉循行之处,督,有总管、总督之意。督脉与人身之阳经关系密切,有“阳脉之海”之称,具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与其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贯穿全身。风寒易从背部入侵机体,背部受寒,最易伤体内阳气。因此,春季尤要注意背部保暖。 

中医认为,人体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五脏六腑皆系于背部。拍打按摩背部,可以很好地保护阳气。我们日常保健时,可以督脉和膀胱经循行路线为重点区域,对背部进行全面拍打按摩。拍打手法为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沿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复5遍,然后双手搓热,温捂腰部,每天1次即可。

饮食助阳,宜少酸多甘味

春季阳气升发,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辛甘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之品利于护阳,如葱、姜、韭、枣、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食,如参、茸、附子、胡椒等。 

春为肝气当令,肝旺则克脾,使中土衰弱,不利健康。故《千金要方》说:“春不食肝。”

《摄生消息论》中有:“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宜甘,以养脾气。”因食酸过多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碍,影响消化吸收;多食酸使脾土受克而损伤脾气。 

在春季提倡多食含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现代营养学也认为,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故要常吃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元白菜、柿子椒等。

艾灸穴位,通经和气血

保健灸以养阳。阳虚体弱者可在春季,用艾灸在关元穴、足三里、涌泉穴上灸烤,补充脾肾之阳气,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养脏腑、益寿延年之目的。


编辑 杨小妍 实习编辑:闫雪莹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