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沙区发改局公布了2016年12月统计数据,其中披露了广州11区2016年1-12月的GDP、工业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数据。记者对比发现,各区经济总量排名与2015年对比没有变化,但经济增速拉开了距离,其中增城表现亮眼,从2015年的最后一名升至第三名。
增城经济增速冲进前三
从各区2016年的生产总值上看,11区排名与2015年相同,天河、黄埔、越秀仍稳踞前三,三区的生产总值占到了全市的49.5%,几乎是“半壁江山”。
荔湾、增城、从化区在经济总量上仍是最后三名,但增城去年跻身“千亿俱乐部”。也因此,广州11区中,有10个区都迈入了生产总值的“千亿”级门槛。在2015年,生产总值在“千亿”以下的共有老黄埔、增城、从化三个区。
从经济增速来看,各区排名有一定变动,增城区成为一匹“黑马”,以8.5%的增速冲到了第三位,仅次于南沙(13.8%)、天河(9.0%)。而在2015年,增城的GDP增速是6.6%,排在最后一位。数据显示,工业、房地产这两块的增长对增城的GDP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作为广州经济的老大,天河区去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高增速,9%的增速虽与南沙有着4.8个百分点的差距,但与同样体量巨大的黄埔相比,算是“跑”得相当快。
荔湾、海珠工业增速加快
工业产值上,11区去年的总体排名与前年相同,黄埔仍稳坐第一把交椅,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市的1/3强。但从工业增速来看,海珠、荔湾表现抢眼,从最后几名冲进前三。不过,海珠区的工业总体量较小,仅高于越秀区。
类似情况的还有荔湾区,工业总体量不大,但去年取得了9.3%的增速,烟草制品业产值降幅逐步收窄,医药制造业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荔湾区发布的数据显示,荔湾工业的增长速度2016年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去年初低谷时是-13.7%的速度负增长,至4月时回到正增长,之后基本逐月回升,11月时小幅回调,到年底时增速达到了全年新高。
番禺区成为广州工业版图上的“新秀”,其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超天河,正在赶超花都。番禺与花都在规上工业产值上的差距已不到200亿元,而番禺的规上工业增速近两年都超过花都,2015年高出花都2.4个百分点,2016年将差距拉大至4.6个百分点。
花都是汽车业大区,而番禺的赶超利器也包括汽车制造。据番禺区发展局公布的数据,番禺的工业产业中,汽车制造业总量排首位,产值367.05亿元、增长95.4%.
固投高增速要数南沙增城
固定资产投资额方面,增城、南沙的增速均超过30%,南沙的高增速长保持了近年来一贯的迅猛势头,而增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提升得明显,从18.5%升至33%,位列各区第一位。这与增城去年畅旺的房地产投资不无关系,增城房地产开发投资为301亿元,较前年增长了52.26%,而增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到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7%.
值得留意的是,天河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两年呈负增长态势。2016年其增速为-20.8%,在各区中垫底,而去年,天河的这项指标也为负,为-19.4%.
从投资额来看,2015年,天河还是仅次于黄埔的固投大区,到了2016年,天河546.66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已被南沙、海珠、番禺赶超,仅略高于增城。
◆焦点关注
增城:汽车、房地产发力
增城为何去年表现如此抢眼?增城区发改金融局公布的2016年经济数据显示,占了增城工业四成产值份额的三大支柱产业表现良好,均实现正增长,再无“瘸腿”,其中的汽车与零部件制造更是恢复了以往的强劲势头,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4.34%.传统优势产业纺织与服装也实现了6.29%的增长,该产业虽面临转型升级的难关,但仍是增城工业的一支强劲力量,其一个产业产值与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及零配件两产业产值相加也相差不多。而在此前几年,增城这三大支柱产业相继遭遇寒冬,数次出现负增长。
另一方面,增城的房地产去年也产销两旺。12个月下来,增城房地产开发投资为301亿元,占到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7%,比2015年的投资额多出了一半,这个增长速度,不仅远超广州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8.9%),也超过了增城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33%)。商品房销售方面,增城的数据也相当亮眼,销售面积、销售合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了42.84%、61.6%.
黄埔:体量大跑不快
2015年,原萝岗、原黄埔的增速分别为8.6%、7.0%,排在当时12区的第3、第11位,2016年,合并后的新黄埔区生产总值增速为5.6%,在11区中垫了底。黄埔经济为什么“跑不快”?
虽然各区大部分经济数据还未公布,但仅从已公布的工业产值、固定投资数据就可窥得端倪:黄埔区工业产值在各区居首,并遥遥领先,比第二名超出了一倍多,如此大的工业体量,要像三产发达的天河、政策热土南沙一样“跑得快”,并不容易。
另外,黄埔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制造虽然已回暖,但另一支柱石化、化工制造仍压力不小,从前11月的数据来看,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呈-12.36%的负增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也有-4.24%的负增长,这两个产业总量占全区比重在两成左右,而汽车产业的比重比它们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