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家寿险披露偿付能力:12家低于150%
(受访对象:朱俊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
财产险增速进入10%以内,平缓增长,基本上与经济发展形势吻合。车险占据大头,2016年汽车购置税减半以及对新能源汽车的大量补贴等使得车险保费增长超过了10%,也基本保证了财产险保费的规模。
财产险风险保障金额增速大大超过保费增速,这意味着费率降低或是保额提升,这在农险中体现比较明显。由于竞争,在企业财产险等险种上也会有所体现,这意味着盈利空间被压缩。农险体现得最为明显,原来承保利润率一直较高,2016年可能有所下滑。
寿险高速成长。在万能险等险种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一系列针对性监管政策的出台,预计2017年寿险增长应该会在一定程度上回落。负债结构调整是好事,当然一些公司处境较难,甚至净现金流出压力和流动性风险都可能较大。
健康险继续快速增长,与大病保险以及保险公司参与基本医保经办等政府业务相关。但是由于政府的强势、保险公司在博弈中的弱势地位以及部分地区行政权力约束不足,规模上去了,利润不好说。 另外,税优健康险试点效果有限。
保险营销员快速增长,体现了保险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了,但是需要关注营销员快速扩张的风险。
互联网保险值得关注。不过,一些产品恐怕还难以彰显保险机制的价值,因为大量基于消费场景中的碎片化风险需求的产品,具有小额、高频、海量、碎片特征。而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风险都适合通过保险机制转嫁,最适合保险转嫁的风险通常具有发生概率低、损失程度高的特征。这些保险产品转嫁的风险则具有发生概率低、损失程度也较低的特征,即便发生赔付,金额也相对较小,甚至只有几元。对于这种性质的有些风险,互联网交易双方自留风险也许更为经济效率,而通过购买保险转嫁风险,象征意义可能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消费者在购买互联网保险时有必要加强风险与保险意识,以保险产品构建自身和家庭的经济保障体系,认识到保障功能是保险产品最重要的内含价值,储蓄、投资与财富管理不能脱离、超越和替代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