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学生就想起校园贷?其实半数以上都会参与稳健理财

南方+ 记者 2017-02-14 15:38

年后开学季将至,大学生消费成为重头戏。这几年,校园消费促销不止、剁手不停,快递大军活跃异常,而校园贷、裸贷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和理财手段如何?新近出炉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校生月均消费1212元,其中“吃”占大头。

调查显示,24%的学生偶尔生活费不够用,8%的“经常不够用”。理财方面,半数以上学生参与理财活动,但操作以低风险、稳健型为主,多选择储蓄或余额宝等方式;购买股票和投资P2P网贷的学生仅占3%和2%。

这项研究由第三方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进行,从2016年12月16日开始,到2017年1月16日结束。有效答卷共1289份,其中男生548份,女生741份。

消费以“吃”为主,男生爱买数码产品,女生偏重形象消费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

这1212元的消费都花在了哪里呢?除去基本伙食费外,大学生最爱的是“吃”,零食、饮料和营养品等其他食品(58%)是最大的支出项。

而男女之间消费倾向也有差别,男生更多将生活费“砸”到通讯上网费和数码电子产品上,而女生更偏重形象消费:数据显示,男生用于形象消费方面比例(38%)比女生低24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家庭是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30%)。

具体分析发现,学生购物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83%),列第二和第三位的是“质量”(76%)和“个人喜好”(68%)。麦克思分析,作为尚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大学生阶层,生活费来源有限,学生在购物时对价格和质量的重视超过商品的品牌、档次和广告宣传,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理性消费。

三成以上学生生活费不够花,39%的学生身边有人使用校园贷

在被调查学生中,41%的学生生活费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并有结余。超三成大学生曾入不敷出。调查显示,24%的学生偶尔生活费不够用,8%经常不够用。

麦克思分析认为,学生生活费不够花,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个体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导致生活费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学生对生活费使用缺乏规划。调查显示,四成大学生不会对生活费的使用进行计划和安排。当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43%的大学生选择放弃消费,而其他人会选择“向父母求助”(40%)、“先消费后付款”(20%)、“向朋友借钱”(15%)等形式满足消费需求。

大学生校园贷的新闻一直吸引着社会关注,裸条、身份信息冒用、高息等都成为了校园贷的关键词,不少学生被巨额贷款“套牢”。调查显示,39%的被调查学生反映身边有人使用过校园贷类借款。

半数以上学生参与理财活动,以低风险、稳健型为主

手里握着生活费,大学生是否会理财让“钱生钱”呢?调查显示,57%的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过理财。被调查大学生中,42%选择了余额宝、招财宝、理财通等产品,24%的学生选择传统的银行定期存款的形式,购买股票和投资P2P网贷的学生仅占3%和2%。

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低风险、稳健型的理财方式。

在进行过理财的学生中,互联网资料(52%)是学生理财投资的主要信息来源,广告或宣传(22%)和投资理财书籍(18%)是第二、第三位的信息渠道。还有29%的学生对投资理财信息没有了解就进行了投资和理财。

编辑 麦宇旻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