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手机的年代,中国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新华社 2017-02-11 18:07

小新从新华社图片报道中选取一些历史照片,看看在没有手机、电视还不普及的年代,中国人是如何过元宵节的。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点燃各式花灯。这是福建泉州市街头,卖花灯的店、摊生意兴隆,人们在精心选购自己喜爱的各色花灯。新华社记者 郑震孙摄(1981年)

1956年2月25日夜晚,北京市少年儿童3000多人在北京市少年宫欢度元宵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唱团的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为儿童们演出相声。这是当相声演完之后,侯宝林被少年儿童们热烈地包围起来。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元宵节前夕,实行了经营责任制的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立新回民饮食商亭生意兴隆,这里出售巧克力馅、山楂馅等六种元宵,现摇现卖,仅元宵一项日营业额就达1800多元。新华社记者 杨绍明摄(1983年2月26日发)

1982年2月8日元宵节,武汉市群众喜气洋洋争观花灯盛会。这里是江汉区的花灯晚会,展出了1000多盏花灯。新华社记者 于澄建摄

北京郊区延庆县农民化装表演踩高跷等民间文娱节目,欢度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1981年)

1981年2月6日,上海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元宵“灯花展览”。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五百多件灯彩、人造花和盆景,使人们留连忘返。兔子灯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民间灯彩之一。新华社记者 徐义根摄(1981年2月14日发)

198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黑龙江省呼兰县按照北方的习俗,在元宵节举办了风筝比赛,几位女青年要在呼兰河畔的风筝赛场上大显身手。新华社记者 刘向阳摄

1985年3月6日,河北省固安县城张灯结彩,一片欢腾。10个乡的干部和农民聚集在城里欢度元宵节。农民高兴地说:“党的政策使我们走上了劳动致富的道路,也希望城里的兄弟在城市经济改革中取得好成绩。” 新华社记者 李基禄摄

元宵节前夕,江西南昌西山万寿宫举行盛大龙灯会。来自附近乡村的农民挥舞着70多条龙灯汇聚在这里,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欢乐景象。新华社记者 刘继伍摄(1986年2月22日发)

山东省济南市八里桥工艺美术厂工人正在为元宵节制作彩灯。这个厂是一个专门制作彩灯的村办小厂,1986年曾两度代表中国去联邦德国、澳大利亚展出彩灯,并得到各参展国的好评。新华社记者 王洪峰摄(1987年1月12日发)

上海大世界游乐中心为庆贺元宵节,编织了九条体态矫健、形象生动的彩色巨龙。龙腹内宫灯盏盏,为游人欢度佳节增添绚丽色彩。新华社记者 张明摄(1988年3月3日发)

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于1989年2月19日至22日在中国历史名城——被誉为“谜城”的福建省漳州市举行。来自中国大陆20多个省市的代表队和来自台湾省台北、台南、高雄及香港的20多位谜坛人士,欢聚漳州市参加了这次灯谜艺术节。图为艺术节的电控竞猜场。新华社记者 李开远摄(1989年3月15日发)

来源:我报道(ID:wobaodao)

监制:于卫亚

编辑:关开亮、王朝

编辑 宋世琼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