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鼠、偷菜、走百病……这些元宵年例你体验过吗?

郁南县广播电视台 2017-02-10 15:16

明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或“上元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域习俗过元宵也风格迥异,有的相当“盏鬼”。下面小编带大家开下眼界。

元宵节全国各地普遍的习俗就是吃“元宵”(也就是汤圆)。吃元宵最早出现在宋代民间,当时叫“浮元子”。虽然汤圆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它代表的意义却相同,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好。

观灯是北方民族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灯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舞蹈。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又称送花灯,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种传统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迎紫姑

迎紫姑也是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是北方的传统民俗文化。元宵节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才回家。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偷菜节,又称偷菜日,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习俗。元宵节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异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 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元宵佳节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作为中国情人节的称谓古来已久。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游玩,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于是便顺理成章成了情人节。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