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城市GDP排名出炉,佛山居15位|速览

佛山发布
2017-02-06 22:18
+ 订阅

阅读五分钟,知晓城中事!

◎ 2016中国城市GDP排名出炉,佛山居15位

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744127亿元,同比增长6.7%,城市GDP方面:截至1月20日,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去年经济运行数据已经公布,其中,2016年佛山城市GDP8600亿元,位居广东第三,全国第十五,同比增长约8.3%。

四大经济强省方面:广东21个省辖市中,9个进入全国百强;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是唯一所有省辖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山东17个省辖市中,15个进入全国百强,数量居全国各省首位;浙江11个省辖市中,8个进入全国百强。

◎ 新春走基层|佛山加快推进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既稳当前经济增长,又利长远发展后劲。正当全市上下整装待发走上冲刺万亿GDP之路时,抓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就是在抓经济发展、抓产业提升、抓城市治理现代化、抓民生改善,一批关乎城市竞争力和城市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为佛山稳定发展和提升后劲起到重要支撑。

也正是全市上下基于这样的认识,大年初一,正是千家万户团圆的时刻,在佛山地铁2号线的隧道里,留守在佛山的地铁工人薛占强,与770名工友却坚守在第一线,在黑漆漆的隧道里热火朝天地施工作业,从隧道掘进到对隧道管壁贴片,马不停蹄地从早忙到晚。

昨日,工人在佛山地铁2号线石湾站工地基坑内施工。当日,地铁工地全面复工建设。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 

新春伊始,以地铁2号线为代表,佛山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的快车启动。迎着新年的钟声,在争当珠三角湾区西部枢纽城市、广佛同心携手打造珠三角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主力军的大格局下,佛山,这座以制造业见长的城市,正通过一批关键性重点基础设施,在区域合作发展中寻找发展的先机,为佛山新一轮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基础设施建设 增添发展动能

“要拿出当年规划建设一环的气魄,以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推进基础设施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在春节前我市召开的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会上,市委书记鲁毅以铿锵有力的语气,号召全市上下动员起来,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来抓。

经过梳理,佛山今年推进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共154个,总投资额达4775亿元,包括地铁、铁路建设工程、公路工程等。鲁毅强调,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抓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产业提升、就是抓城市治理现代化、就是抓民生改善的“四大共识”。

过去一年,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市审时度势,通过坚持发展实体经济,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让佛山实现逆势上扬。然而,面对全球经济恢复缓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同样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如何保持佛山经济稳定前行,为全省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成为佛山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要实现经济发展稳定前行,佛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动能。

市长朱伟在今年市两会上分析,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拉动乏力,驱动的力量没有跟上来,着力扩大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投资,是党委政府能够在经济增长中掌握主动权的重要抓手。

“佛山市是全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地级市,轨道交通对佛山的未来将愈发重要。”市政协主席熊志翔表示,纵观其他城市优秀的轨道交通配套经济发展措施,未来佛山应学习其成功经验,结合佛山自身特色,实现健康稳定的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水平决定区域合作质量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佛山打造湾区经济和发力广佛超级城市的必然选择。

2016年底,国家启动珠三角湾区城市群规划编制,珠三角成为全国沿海城市群中唯一被冠以“湾区”的地区,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将作为整体区域打造珠三角湾区,建立和保持协作分工关系。佛山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组建广佛超级城市的战略愈加明晰。

昨日,佛山地铁2号线石湾站工地安全员为节后返岗员工进行了安全生产培训。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通讯员杨长城、罗珊摄

成为湾区中的制造业脊梁,这是佛山在湾区坐标中的定位,下一轮发展,佛山要抓紧区域合作这一大命题。广佛两城经过近十年的合作对接,目前同城化已渐入佳境。在重点推进南海-荔湾、顺德-番禺、三水-花都等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广佛两市正在通过打造“广佛超级城市”,谋求更高层次的同城化,共同参与全球要素配置、产业分工和竞争。

“广佛在国内算是最好的同城化案例。”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袁奇峰分析,以汽车产业为例,目前已形成“广州整车,佛山汽配”的格局。当下,随着深莞同城化发展也在提速,珠三角城市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广佛两地要继续保持领先态势,就要积极行动应对,抱团发展汲取力量。

◎ 狮山罗村孝德文化节落幕,首次评选佛山十大孝爱人物

历时近4个月的狮山镇罗村第十届孝德文化节昨日落幕。昨日孝德湖畔人流涌动,闭幕式举办欢乐游园会、花灯字画义卖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参加。舞台上,粤剧名伶、群众节目轮番上演,展现传统曲艺风采。千叟宴也如约开锣,2000名长者围坐红桌品尝盆菜宴,场面十分壮观。本届孝德文化节中,佛山日报社与罗村社会管理处联合策动,评选出首届佛山市十大“孝爱人物”,昨日闭幕式为十大“孝爱人物”颁奖。

“举办孝德活动、评选孝德模范人物,对社会尤其是年青一代起到一种引导和启示作用。”省文化厅副巡视员王莉表示,希望狮山镇罗村孝德文化品牌影响力继续提升。

昨日,狮山镇罗村第十届孝德文化节闭幕式上,十大孝爱人物与寿幛一同合影留念。

佛山市十大“孝爱人物”

罗少卿(顺德大良)

长期坚持为困难长者提供免费午、晚餐,创办非营利性公益养老机构为长者提供日托。

蔡瑞满父子三人(南海狮山)

照顾中风岳父20多年,助其创造长寿奇迹。两个儿子传承孝顺家风同修孝德,济世养生。

谢雪英(南海里水)

白发老人无私奉献“以老养老”14年,自创健身操帮助老人“舒筋活络”。

冯庭芳(禅城张槎)

从云浮到佛山,她孝老已经30年。成立张槎青年志愿者协会,让孝老敬老精神在年轻人中传播。

卢雁萍(南海狮山)

丈夫因病离世,新婚两年的她拖着2岁的儿子学做生意,撑起婆家的半边天。

胡爱娣(三水南山)

十多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她独力养大四个未成年子女,照顾年近八旬的婆婆,并打理70亩鱼塘。

林文婷(顺德杏坛)

养母数次中风入院,还存在多种后遗症和并发症,已婚数年的她搬回娘家居住。兼顾工作与家庭。

余金明(三水大塘)

大学毕业后放弃高薪回到家乡侍奉双亲十余年。父母生病住院,他衣不解带照顾。他对自己节俭,但对父母从不吝惜。

黎镜芬(禅城祖庙)

丈夫离家出走,她22年来独自一人照顾一双女儿,呵护脑瘫大女儿并照顾年老的公婆。

李文霞(高明荷城)

带领公益团队在一年时间里关爱高明区各镇街44个失独长者;为痴呆症老人免费派发黄手环。

(佛山发布编辑部 素材来源:佛山日报、珠江时报、佛山新闻网)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