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蓝田上东村因地制宜谋发展,脱贫主打生态牌

惠州日报 2017-02-06 08:31

改扩建后的上东村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记者钟畅新 摄

“感谢帮扶单位送牛给我们养。牛养好了,日子也将越来越好。”望着两头小牛仔,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贫困户黄志星对未来充满希望。

省级贫困村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自去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多次到挂钩帮扶的上东村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与县、乡、村干部深入交流,一起研究制定该村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他强调,扶贫要扶到点子上,要在“精”字上做文章,坚持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和扶村、扶户、扶人相结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努力实现“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目标,确保与全市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作为上东村挂钩帮扶单位,市委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工作统一部署,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生态种养,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并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走脱贫致富新路。截至去年底,该村已投入各类资金约610万元,村容村貌实现了大变样,一批造血式扶贫项目相继启动,20户无劳动能力和15户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顺利脱贫。今年,该村其余15户相对贫困户将全部脱贫。

坚持生态扶贫,为农村绿色发展“造血”

上东村地处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北端,毗邻韶关市新丰县板岭镇,是惠州的北大门,也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有相对贫困户50户192人。

长期以来,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没发展任何工业。除了一些维持生活的种养业外,村里也没有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但同时,该村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脱贫奔小康?上东村精准扶贫工作寻找两者的平衡点,在扶贫中巧打生态牌,如同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脱贫致富梦,一头挑着绿水青山梦。

生态扶贫是一种新的可持续扶贫方式,只有因地制宜,打好生态牌,才能形成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上东村结合自身生态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施精准脱贫。帮扶单位市委办出资29万元帮助上东村3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态农业种养业,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成立了瑶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种山茶增加收入;针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通过送牛、羊、鸡、鱼苗等发展养殖业,送农用耕田机搞出租等各种方式扶贫。

“帮扶单位来了,我们的生活有了盼头。”今年52岁的黄志星一家4口人,上有老母亲,下有在读书的女儿,妻子疾病缠身,家庭十分困难。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全家靠黄志星种田和打零工为生计。

“帮扶单位帮我们家买了两头牛,等以后牛生仔了就能生钱了。”黄志星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大牛值1万多元,将来自己家的几头牛要值好几万呐。

上东村积极实施项目扶贫,筹集了50万元入股娃娃鱼养殖企业,正在动工建设装机容量40千瓦光伏发电站。这两个项目产生效益后,每年将有近10万元收入分给贫困户。同时计划引进温泉和乡村旅游度假等项目,为贫困村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思路清了,项目有了,关键是抓落实。为此,市委办驻村工作组进村帮扶后,紧锣密鼓地对贫困户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根据每户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特别是创新帮扶方式,以科室、部门为单位成立帮扶小组,采取“一户一法、分类施策”帮扶贫困户。不仅将帮扶贫困户责任细化到每一个科室、部门,而且科室、部门还针对贫困户设有专门的联络员,通过整合各方力量来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市委办驻村干部刘艳军介绍,相比以往的帮扶方式,这一轮帮扶更为精准,而且力度更大。

突出民生办实事,幸福安居工程成样板

2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崭新的卫生站、现代化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湿地……走进上东村,你会发现村容村貌大变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新农村。

“去年不仅住进了楼房,屋顶还装上了光伏发电,家用电不花钱还能挣钱。”贫困户谭海坚去年不仅改造了住房,而且还是村里第一个装光伏发电的贫困户。

谭海坚说,自己日子越过越好,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方便。不禁让人感慨,幸福来得太快了。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4月份市委办进驻帮扶以来,截至去年底,上东村已投入各类资金约610万元,新建了卫生站,改扩建了2000平方米村文化广场以及村公共服务站,重修被山洪毁坏的江湾陂等。同时,积极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增设了20个垃圾桶,规划建设13个分散式污水处理湿地,对村道和文化广场进行绿化,并对部分已经硬底化的村道进行亮化,安装太阳能路灯70余盏。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动工建设的村级五保户集中安置房,成为龙门县幸福安居工程的示范样板项目,今后将以点带面,大力推广。该项目位于蓝田瑶族乡中心小学上东教学点旁,在距离村文化广场和卫生站约100米处集中建立幸福安居工程,集中安置五保户。既方便了老人出行和参加文体活动,又方便村医上门照顾,解决好了老人入住后的照顾、管理和服务问题。该工程建成后,将入住6户五保户,产权属于村委会所有,由村委会集中管理、使用和保障。

上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军文告诉记者,去年以来,该村在脱贫致富的同时,突出民生办实事。例如,为村民装上饮水净化设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开展送医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到上东村为群众义诊;为残疾人办理残疾证,落实残疾补助;为五保户、贫困户申请救助资金,帮助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户筹集爱心资金等。

扶贫不仅仅只是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真正为村民办民生实事,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贫困村的蜕变。为了彻底改变上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该村制定了《市委办公室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着力将上东村打造成基层组织建设、精准扶贫工作、生态村创建、幸福村居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等“五个示范点”。

同时,该村将实施方案任务分解为“经济发展、民生实事、基层组织建设”等三大类共26项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通过3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彻底摘掉上东村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强化基层党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老黄,多亏你帮我填写证明材料,我的残疾证很快就办下来了。”村民口中的老黄,就是上东村55岁的老党员黄远明。

去年,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上东村围绕“学党章强党性”评选出11户“党员示范户”,设立了党情宣传岗、致富带头岗、矛盾调解岗、卫生监督岗、安全保卫岗、文明传递岗等6个党员责任岗。而黄远明就是11户“党员示范户”之一。

“‘党员示范户’评选活动非常好,让我们党员加深了自身党员身份的认识,时刻提醒自己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力所能及帮老百姓干实事。”黄远明告诉记者,村里“党员示范户”带头帮村民指导农业生产,手把手传授农业技术。在他们的带动下,还有一些党员主动担负起村民的“写字员”,帮不识字的村民填写申请材料和证明材料等。

基层党组织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要想长期脱贫,关键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此,该村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强村固组”工程,坚持重心下沉,村党支部改设为党总支,设10个党支部,开展“五星级党总支”创建活动。

该村还制定和完善了支部例会制度和“三会一课”等制度,建立“上东村掌上党建工作群”,利用手机微信等载体,进一步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发展村民理事会、村务事务听证会等工作。

如今,上东村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上东村相对贫困户将全部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展望未来,该村将紧紧围绕“山”“水”“文”3篇文章,立足上东村温泉资源禀赋和良好生态环境优势,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记者】袁 畅

编辑 谢志清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