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交”的老朋友又上门了

南粤清风
2017-02-04 18:27
+ 订阅

2016年11月6日,一位已经很长时间不再联系的老熟人,突然来到了我家。

这位老熟人是叶集区镇区办事处建封村党支部书记闫泽宏,我的中学同学。

多年来,我们一直联系密切,关系好得像亲兄弟,但去年上半年发生的一件事,却使他与我彻底“断交”。

事情是这样的,2016年5月的一天下午,两位衣着朴素的村民,来到区纪委信访办反映,他们的危房改造资金被村支部书记闫泽宏挪用,导致他两家资金短缺,建不了房。

我当时任区纪委信访办主任,接访中听到“建封村、闫泽宏”这些熟悉的字眼,心里不禁咯噔一下。

近年来,闫泽宏的工作很有成效。在他的带领下,建封村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产业,已建成近百家效益不错的小企业。

建封村成了富裕村,闫泽宏也受到群众认可,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作为老同学,我为他的成绩骄傲,同时出于职业敏感,见面总忘不了提醒他,违反纪律的事,绝对不能干。

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当时,拿着这个问题线索,我在办公室走来走去,思考了很久,是向领导报告还是将大事化小?报告有可能得罪老同学,不报告失职失责……

经过仔细思考,最终我决定向领导如实汇报此事。

因为纪检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唯有严格执纪、及时处理发现的违纪问题,才能有效避免党员干部犯更大的错误,这是对同志最好的关心、最实在的爱护。

线索上报后,领导经慎重研究决定,先初步核实情况。经区纪委纪检监察室的同志调查,证实了该村的确存在截留5个贫困户危改资金合计3万元的问题。

问题弄清楚后,区纪委领导严肃约谈了闫泽宏。

约谈中,闫泽宏没有隐瞒,承认是因为村部建设急需钱,正好张某等人的危改资金拨付下来,就拿去应急了。

被约谈后,闫泽宏来到我的办公室,埋怨我没及时给他通风报信。“你还是老同学吗!”

面对老朋友的怒气,我也严厉回应,“作为老朋友,我给你个忠告,回去立即将挪用的钱发还群众,向他们说明情况并道歉,等待组织处理。”

几天后,闫泽宏因截留挪用危改资金被党内警告。

处分结果公布后,我想安慰一下这位老同学却发现,电话不论什么时候打过去总是忙音,发短信也如泥牛入海无消息……

我知道,这位老同学把我拉进“黑名单”了。但我始终坚信,处理他才是保护他,这次算是给他提个醒。

事实也正如我所预料的。我从各个侧面了解到,受处分后,他做事谨慎多了,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要公开。

镇区办事处的朋友还告诉我,建封村的村账也比以前规范多了。看到老同学吸取了教训,心里很高兴但也有些许遗憾。

友谊不可强求,但工作必须加倍努力。2016年,我们落实上级要求,把纪律挺在前面,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的违纪违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小错酿大祸。

一年来,我们区纪委共立案审查63名党员干部,结案51起,给予41人党纪政纪处分,并对其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在全区进行了通报。

没想到,繁忙的工作还带来了意外收获,与我“断交”的老朋友再度登门了。

“你做得对,我今天是来向你道歉的。”闫泽宏真诚地说,前些天,区里通报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其中有一起村党支部书记因挪用扶贫资金、冒领低保金等问题被开除党籍并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的案子,给他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因为他与这个村支书熟稔,想想这名村支书从吃点、喝点逐渐变成拿点、贪点,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不禁后怕不已。

“我当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把纪律当回事,老同学,我今天才明白,多亏有你。”闫泽宏说。

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