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奇葩大会》出了第2期,一位视障人蔡聪参加了比赛,演讲感动无数人。
他十岁左右因视神经萎缩,视力慢慢减退,即使成绩优异也难以参加高考。
后来他参加了单招,进了一所盲人学校,他才了解到,原来绝大多数的视障人士,都生活在隔离式的特殊的学校中。而这所学校的老师们,常灌输这样的理念,
“盲人的传统三大行业是乞讨,卖艺和算命,但现在有学上了,你么可以学按摩,不要有其他不切实际的想法。”
这让他感到彷徨,在成为盲人之后,他常听到类似的言论:
这孩子真可怜,
你的人生完蛋了,
以后就只能做个按摩师了……
然而蔡聪却让我们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他说,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残疾人,残疾不是一个人的缺陷而是一个人的特点。
蔡聪
10岁因药物性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
视力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到不足0.1。
现任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合伙人、有人文化CEO、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事业发展项目培训师、非视觉摄影培训师。
(精彩演讲视频在此,建议在有wifi的条件下观看)
↓↓↓
蔡聪的这段演讲被高晓松盛赞是节目目前为止最精彩的演讲,他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述了一个新的观点:“ 这个世界不应该有残疾人”。
“伤残”只是一个人的一部分
蔡聪在10岁的时候视力就下降到不足0.1,父母带着他各处求医无果后就继续回校读书,并且在第一个月就考了全年级第一,从此就突然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到了高考前视力再一次下降了,连试卷都看不清了,没有办法参加高考,只能够考盲人大学。
考上盲人大学后,里面的老师教育他们盲人的传统三大行业是乞讨、卖艺和算命,要常怀感恩之心,千万不要有其它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他开始觉得很彷徨:“为什么我们只能做按摩呢?”
直到2010年他在网上找到了一群盲人,成立了机构1+1,开始学习做广播,做中国残障领域的第一本社群擦至,做培训师,去为残障人士争取更多的权利。
2013年他采访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历史上第一位聋盲人海伦凯勒,海伦说其实在她生下来的时候,医生检查后说:“ 确实是治不好了,但是没有关系,你就换一种方式去生活。”
当时蔡聪听完海伦的故事很激动,他说:
“ 如果当初在我遇到残障这件事情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不是告诉我说:“你完蛋了”,而是告诉你其实你的人生只是换了一种新的活法,如果更多的和残障有关的家庭,他们在遇到残障的时候能够知道这些的话,那他们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呢?”
因此,蔡聪这些年一直在传递一种全新的理念:
伤残或者看不见这件事情本身,它只是一个人的特点或者调解,真正让我们的生活遇到很多问题的,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里面还充满了太多太多物理环境的障碍,以及说我们脑海里面的这种传统的刻板的、负面认知、或者说叫刻板印象。
和妻子同为残障人士,不担心孩子会残缺
蔡聪和妻子都是残障人士,在决定要孩子的时候就被医生郑重建议要做基因检测,以防生了一个孩子也是盲人。但他们却坚持不做。
他说:“孩子被从产房里推出来的时候,虽然我看不清他,但是我当时小心翼翼地去凑近他的时候,我那时真正地意识到我爱这个孩子,并不是因为他将来会成为我希望他成为的那个样子,也不是因为他可以照顾将来老去的我。我爱他只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着跟所有孩子一样同等价值的生命,这种价值不会因为他的任何外在的表现有所减损。”
这个世界建立了很多标签和柜子,许多人因此被困,或者需要努力说服他人才能挣脱,换一个角度,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