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桥区牌坊街喜气洋洋 歌舞、灯谜尽显古城文艺
▲昨天,潮安区文祠镇李工坑畲族村举办贺新春文艺汇演,由村民组织的表演团队走上舞台,为观众献演一个个精彩节目,展示畲族民俗文化。图为身穿畲族服饰的青少年用畲语方言演唱“畲歌仔”。
春节期间市区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乡村里则鞭炮声起,锣鼓喧天,潮州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不过比起市区,乡村的一些传统习俗保留得更完整,让人更能体验到年的味道。
“哧……噼里啪啦……”点炮人靠近鞭炮的导火线用一炷香点燃后,便转身掩耳小跑,随后大街小巷不时响起阵阵鞭炮声。正月初一清晨,潮安区金石镇辜厝村便是在鞭炮声中迎来新年的第一天。“热闹、热闹,鞭炮声中的新年更有年味。”村民辜伯乐呵呵地说。“以前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用同样的方式向大伙拜年,还会买最大最响的,现在大家都选小的不太响的,喜庆就好。”
这边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没停,那边便传来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大年初一早上,金石镇张厝巷村组织的锣鼓队正浩浩荡荡地向辜厝村走来。锣鼓声越来越响,不少村民闻声而来。不一会儿,围观群众就把场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了。小孩骑在大人肩上,翘首以盼,不时地问:“怎么还不来?怎么还不来?”
队伍越走越近,只见鼓车张灯结彩,车上放着一面大红色鼓身、牛皮鼓面的大鼓。站在车中心的鼓师身穿黄色丝绸套装,双手握着鼓槌,挺直胸脯,站直弓步,敲打着大鼓,节奏时紧时慢,根据乐曲情绪不同而变换动作。紧跟在鼓车的后面是鼓乐手,配有锣、钹、唢呐、琵琶、箫笛等乐器。他们在鼓师的指挥下进行演奏,各种乐声此起彼伏,震撼人心。
▲正月初一上午,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组织的锣鼓队沿着附近村庄的大街小巷一路巡游,向沿途的村民送上新春的祝福。黄春生 摄
当天早上,锣鼓队伍沿着陈厝巷村、黄厝巷村、辜厝巷村、田头村、厂头村的大街小巷一路巡游,向沿途的村民送上新春的祝福。
“我住在市区,比较少看到这样的拜年方式,今年来到亲戚家做客,看到这样壮观的锣鼓队伍,感觉乡村的年味还是比较浓的。”到农村走亲访友的市民郭小姐笑着说。
正月初一早饭后,潮安区彩塘镇仙乐一村的杨阿姨一家也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开始迎来互换大桔的拜年习俗。
初四上午记者来到杨阿姨家,只见客厅收拾得干干净净,最显眼的便是茶几上堆成塔状的潮州柑。杨阿姨告诉记者,待会她弟弟一家要来做客。“新年好,送对大桔祝您大吉。”一进门,杨阿姨弟弟就递上了干果、糖果等礼品和一对大桔,开心地说。“共同大吉!”杨阿姨接过礼品回道,并亲切地招呼弟弟一家进客厅聊天喝茶。他们拉家常、谈未来,在欢声笑语中时间过得飞快,弟弟一家准备离开,杨阿姨拿出自家的大桔,回赠给弟弟,并祝他“新年大赚、身体健康”。
杨阿姨告诉记者,“换大桔就是过年大家做客时与主人交换一对潮州柑,表示互赠吉利和祝福。”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已经不再保留换大桔的习俗,但在她看来,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让春节、让拜年更有人情味,更有过年的味道。
【原标题】放鞭炮锣鼓拜年互换大桔……
最是乡村年味浓
【来源】潮州日报
【记者】杨燕芳 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