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妈,我又来端饼了!”还没敲门,我便在门外高喊起来。小姑“哎”的一声,兴冲冲迎了出来——在我大约20年的“端饼”记忆中,每年这样的情景从未改变。
“端饼”是江西省婺源县的传统习俗,一般从大年初二开始,女主人娘家的兄长或者兄长的儿子就要带上礼物来登门拜访。按传统,这礼物之中,必有两对面饼,故称为“端饼”。我有四个姑妈,“端饼”任务不小。
见“端饼客”(婺源人称前来端饼的人为“端饼客”)到来,小姑连忙端茶倒水,捧出食盒,里面装着各色零食。寒暄中,我才知道,今年姑父在广州打工,没能回家过年。小姑家前几年刚建了新房,经济压力不小。但姑父和小姑都很勤劳,赚钱够拼,债务很快减轻,如今小日子倒也过得幸福。小姑已经和姑父约好,元宵后就带着儿子去广州和姑父团聚。
离开小姑家,我又到了三姑家中。三姑兴致不高,大年三十和姑父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父亲劝了劝他们,一起吃了午饭,又喝点酒,气氛渐渐好起来。姑父有着一手木工好手艺,在外打工,收入不低。表弟子明初中毕业后,自己出去闯了几年,今年终于心性沉稳下来,决心跟着姑父学手艺。“今年赚点钱回来,争取买辆车。”子明说。三姑也没闲着,趁着这正月里年轻女孩们还尚未外出,张罗着要给子明相亲。
二姑一家过去的生活最为艰苦,生了两个儿子,两个都读了研究生,经济负担非常重。如今,两个儿子都出来工作,大儿子还在苏州买了房,今年刚刚订亲。今年全家人都去了苏州过年。不过,这“端饼”的习俗并未因此中断。大年初三,全家又回了婺源,走亲访友,热热闹闹。
大姑家与我家住在同村,两家过去曾有嫌隙,“端饼”中断了几年。不过,毕竟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去年两家关系渐渐缓和,又说上话了,“端饼”成为了两家人摒弃前嫌的象征。
“端饼”习俗从何时起?老人们说不清,我也未能查到相关资料。不过,就我生活过的这短短20多年里,“端饼”的外在形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面饼已不再是必需品,过去常见的散装零食也已淡出,高档烟酒、营养品、水果等渐渐成为主流。
小小“端饼”习俗变迁正体现了婺源人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婺源县的旅游业在过去约十年中飞速发展,旅游景点遍地开花,闻名全国,也带动了区域面貌的大变。原来,乡间马路上空荡静谧,如今小轿车络绎不绝。我所在村子里虽然没有景点,但同样在过去一年中装上了路灯,全部道路实现硬底化,家家户户门口放上了垃圾桶,由专人统一处理,村居环境变得更加整齐、干净。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端饼”形式日新月异,但实际上,“端饼”最初的用意丝毫未变——表现一个家族对出嫁女的关爱,表达兄弟姐妹间不可断绝的情谊。“饼”或许已经不在,但它却成为了婺源人维系亲情的纽带,历经多年,延续不衰。
【记者】潘晓晨
【校对】罗文峰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