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38年来春晚观众席圆桌上摆的竟是它

综合 2017-01-30 11:02

看了这么多年春晚,你是否有注意到,每年春晚都有一个象征性的摆放吉祥物在观众席,那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2017年春晚  

2016年春晚  

2008年春晚  

2000年春晚  

1992年春晚  

1983年春晚  

如果你足够细心应该发现了,在这些图片中都出现了同一样东西——水仙花。是的,这就是春晚吉祥物。为什么是水仙花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下春晚。  

广义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由张骏祥任总执导,谢晋、林农、岑范、王映东任导演、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春节大联欢》。根据影片内容显示,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当时的演出。当时的很多大师都曾经出镜,如越剧大师徐玉兰、王文娟、评剧大师新凤霞、京剧大师梅兰芳、相声大师侯宝林、人民艺术家老舍、巴金、表演艺术家赵丹等人。  

央视具有春晚性质的“迎新春文艺晚会”是自1979年除夕开始播出。  

1983年,首届现场直播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正式播出。起初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在其第一套节目直播的综艺晚会,后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军事·农业频道、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央视西班牙语国际频道、和央视法语国际频道都会同步直播。此外,从2008年至今,高清频道也进行彩排的录像转播;央视网、PPLIVE、中国网络电视台等网络新媒体也会同时进行转播。  

2010年,春晚即将在新开播的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国际频道和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并机直播。  

从此每年农历除夕北京时间晚8时(早期曾经在8点之前开始播出),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时间持续4小时10分至4小时40分左右,直到凌晨1时,节目最后以《难忘今宵》合唱结束(此曲是为1984年春节晚会创作的,后被1985、1986、1990晚会作为结束曲,并从1990年沿用至今)。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创了很多先例,比如设立节目主持人、实况直播、开设热线电话等,这些创新先例成为日后春晚一直沿用的规矩。  

春晚是一种民俗。每年除夕,全世界的华人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中央电视台春晚。除夕,国内公众大多数家庭在家收视春晚。春节期间,海外华人春节集会,播放中央电视台“春晚”或者它的录像,往往成为了一个必然节目。中央电视台“春晚”的一些语言性节目的话,往往成为新的一年的流行词,如“领导,冒号”,“不差钱”、“宁愿相信世界上有鬼,也别相信***的嘴”等,发生文化引导。更重要的,春晚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当年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和黄宏、严顺开的《难兄难弟》尽管被人批评有嘲笑农民工一面,但是正是这种善意嘲笑推动了农民对计划生育的思考,在农村,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会被称为“吐鲁番”。  

1990年代,大多数农民选择少生孩子。中央电视台“春晚”还成为海峡两岸艺人同台表演,表达同胞情谊的一个舞台,它事实上承载了海峡两岸文化的交融和中国主体文化的传播功能。  

2008年开始,一些地方电视台也开始了举行春节文艺晚会,时间或者在大年初一,或者在除夕,海外华人集会,也有举行春节文艺演出的(不一定是晚上),这就说明“春晚”——春节的以喜庆为主题的综合性文艺演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发生了传播,并且出现本土化特征,根植在民众中,这就是民俗。  

不仅如此,春晚更是一个团圆的标志。除夕夜,团圆夜,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这已经是中国人铁定的风俗,而看春晚,也是一家人团圆饭后的一外乐趣。为了更进一步的体现这种团圆时的美满与和谐,春晚会在观众席的圆桌上放上一盆水仙。水仙花在过年象征--思念,表示团圆水仙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我国民间的请供佳品,每过新年,人们都喜欢清供水仙,点缀做为年花。因水仙只用清水供养而不需土壤来培植。水仙的根,如银丝,纤尘不染;水仙的叶,碧绿葱翠传神;水仙的花,有如金盏银台,高雅绝俗,婀娜多姿,清秀美丽,洁白可爱,清香馥郁,且花期长。因此,水仙也就成为了春晚吉祥物,而且水仙花就放在前排的圆桌上,也是为了让表演没有回家过年的演员们有家人团圆的亲切。  

春晚观众席水仙花。

编辑 杨小妍 实习编辑:闫雪莹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