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
发布君特意带上下面这些“鸡”
给大家拜个年~
祝各位
身体健康,阖家安康!
恭喜发财,万事如意!
当然
逗利是大门已经开启了
不知道各位宝宝准备好了没有?
这些亲戚的名字你都知道了吗?
过年要注意的事情还有很多哦~
这些亲戚这样叫……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哪像西方一个uncle、aunt就可以算数的!先来张人物关系图捋顺一下。
长辈:
曾祖父:太爷
曾祖母:太婆
祖父:阿爷、爷爷
祖母:阿嫲、嫲嫲
外祖父:阿公、公公
外祖母:阿婆、婆婆
祖父的哥哥:伯公
祖父的嫂嫂、弟妇:姆婆
祖父的弟弟 :叔公
祖父的弟妇:叔婆
祖父的妹夫:姑公
祖父的姐妹:姑婆
祖母的兄弟:舅公
祖母的嫂嫂、弟妇 :妗婆
(*感觉这个是众多发音中最难发音啊,粤拼kam5,读“琴”的第五声)
祖母的姐妹:姨婆
祖母的姐妹夫:姨公
父亲:爸爸、阿爸、老窦、爹啲(dī)
母亲:阿妈、老母、妈咪、老妈子、妈子
爸爸的哥哥:伯父、大伯
爸爸的嫂子:伯娘
爸爸的弟弟:叔叔、阿叔
爸爸的弟媳妇:婶婶、阿婶
爸爸的姐妹:姑妈
爸爸的姐夫:姑丈
妈妈的姐夫:姨丈
妈妈的姐妹:姨妈
妈妈的兄弟:舅父、舅仔
妈妈的嫂子:妗母
妻子的父亲:外父、阿爸
妻子的母亲:外母、阿妈
丈夫的父亲:家公、阿爸
丈夫的母亲:家婆、阿妈
平辈:
妻子:老婆、老婆仔
丈夫:老公、老公仔
哥哥:大佬、阿哥、哥
嫂子:阿嫂、大嫂
姐姐:家姐
姐姐老公:姐夫
弟弟:细佬
弟弟老婆:弟妇
妹妹:妹妹、阿妹、妹、细妹
妹妹老公:妹夫
小辈
儿子:仔、阿仔、仔仔
女儿:女、阿女、女女
姊妹的儿女:侄、侄仔(女)
儿子的老婆:心抱
(*“新妇”的变音)
家嫂女儿的老公:女婿
孙子:孙
曾孙:曾孙、塞(此为同音字)
拜年切记唔好讲…
“蚀”=亏,不乱说!
在粤语中,“蚀”等于盈亏了,商人们最忌讳,于是谐音的“舌”“吃”都改了,“猪舌”改为“猪脷”,取吉利的音。
“空”=凶,不乱说!
粤语中的“空”和“凶”同音,凶字不吉利,所以粤语中直接把“空”改为“吉”,“空屋”叫“吉屋”,“空手而归”叫“得个吉”。
“干”=没钱,不乱说!
三水人都以水为财,所以“干”就相当于没钱,于是三水人就把“干”字改了,“猪肝”改成“猪膶”,“干杯”改成“饮胜”。
“血”=不好的联想,不乱说!
因为“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血光之灾之类的,不吉利,所以粤语不说“血”,“见血”说成“见红”,“猪血”说成“猪红”。
“丝”=输,不乱说!
对于爱拼搏的三水人来说“输”这个字简直是禁忌,所以同音的“丝”也不说,“丝瓜”称为“胜瓜”,“书”也不说,“看书”称为“看赢”。
“母”=无,不能说!
粤语中的“母”和无同音,不吉利,所以一般是不说的,去拜访朋友家时“伯母”要称为“伯有”。
“杆”=降,不能说!
粤语中“杆”和“降”同音,“降”就是减少,不吉利,所以“杆”就改成“升”,广州出名的“竹升面”也是这个原因。
“伞”=散,不能说!
因为“伞”与散同音,容易联想到失去,所以三水人把“伞”称为“遮”。
三水人比较喜欢“讲好意头”,如果真的不小心犯了忌讳,只要说句“大吉利是”就好了,意思是逢凶化吉,避凶就吉。如果犯忌讳的还是小孩,还能说句“有怪莫怪,细佬仔唔识世界。”
过年要吃呢D…
煎堆
对于佛山人来说,过年做煎堆,乃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但是佛山五区的煎堆却各有特色,三水的煎堆则是空心的,糯米皮包成球形,放入油锅中胀大。
油角
佛山人过年要炸油角,取“起镬”意头,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油角有大有小预示一家平安。油角形状像“荷包”,象征钱包。
虽然叫油角,做法像饺子,但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椰丝、炒花生、芝麻等,包在面皮里。
腊味
过年吃腊味是广东的一个传统习俗,“腊味”是年前才有的美食,如腊肠、腊肉、腊猪头皮等,其味之香美,令人垂涎三尺。
笑口枣
笑口枣是佛山小吃中的油炸小吃品种,因其经油炸后上端裂开而得名。笑口枣香酥,十分可口。佛山一般喝早茶的地方都有笑口枣。同时笑口枣也是佛山人春节必备年货之一。
蛋散(又称“蛋馓”)
蛋馓,是粤地特有的小吃。蛋散形似蝴蝶结,这是因为蛋散会在面片中间用刀划开一道缝,然后把面片一端从裂缝里穿过,扭纹成形。
相传有一回过年,当每家人都准备好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包油角下锅时,有一家人却穷得没钱买馅料,于是就把本来用来做油角的面团压扁了下油锅。新年到,穷人拿出那些面团来招呼朋友,大家都发现其又酥又脆,入口即化非常好吃,于是便问名字,穷人细想后说:“因为配料有鸡蛋,而且入口即化的特点就像散了架似的,就叫蛋散吧。”
萝卜糕
萝卜糕是一种佛山人喜爱的点心,更是过年时候的应节食品。过年前的几天,主妇们就会到市场买回来好几斤白萝卜,还有虾米、粘米粉等配料。
当然还有芋头糕和松糕也是很好的选择。
炒米饼
广东有一首很流行的儿歌:“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南粤习俗,春节做炒米饼,后来变成全年皆宜的零食。全家老少齐上阵,其乐融融来做饼。铁锅炒熟生米,石磨碾研成米粉,粉掺黄糖白糖红糖,再加入花生等配料,压入木饼印中,脱模后由木炭烘焙而成。
(图片来源网络)
年糕
年糕年糕,年年高升,象征收入、职位和小孩子都一年比一年高。广东及香港的年糕是橙红色的粘糕,属甜味,由糯米、片糖及猪油制成,通常切片煎熟食用,比较油腻。传统上,过年的时候,老人家都会蒸年糕,在年初二的时候,出嫁的女儿携鸭带鸡地回娘家的时候,年糕就是老人家给“外嫁女”的回礼。
糖果
这里的糖果不是指一般的糖,而是指糖冬瓜、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莲藕等这种凉果年货。此外,还有糖冬瓜、糖椰丝、糖椰片、糖红萝卜、甜榄等等。
广东人过年吃糖果除了寄望生活甜甜蜜蜜以外,意思还有很多,每一种所代表的都不一样。糖莲子寓意年生贵子;糖马蹄就是预示来年做事马到成功、前途飞黄腾达;糖莲藕,就是寓意年年都有,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糖冬瓜表示团圆,所以瓜子也有团圆的寓意。而糖红萝卜、椰丝、甜榄等一些贺年食品都有自己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