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的回忆杀 | 小时候的春节才叫过年,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假!

工人在线
2017-01-26 17:25
+ 订阅

明天就是除夕了,

可是到现在小编好像

也没感受到太浓的年味儿,

没有鞭炮,没有手写春联,

也没有挨家串门的热闹,

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

小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年货,

大年三十,

家里香气弥漫,

小孩个个都穿着新衣服,逗利是。

相比于现在的手机抢红包,

当年要热闹太多了!

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话——

那些年穷得像个孙子,但快乐得像爷!

穿新衣服

小时候,妈妈说新衣服要留着过年穿。于是,就扳着手指头数离过年还有几天。终于到了年三十,先舒舒服服地洗个澡,然后把新衣服整整齐齐地穿上。那种感觉,就好像完成了一次成人礼似的。

逗利是

过年收压岁钱大概是能排上新年最幸福的事情TOP10名单的。见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堆起笑容甜甜地说一句“新年快乐”,然后一个个红包就会放在我们的小手上啦。尽管我们的红包都会被妈妈以“小孩子拿着会丢,我先帮你收着”为由上交,不过收到红包的那一刻还是分分钟变身小公举。

收礼物

除了压岁钱这么简单粗暴的贺岁方式,礼物是更为温馨的存在。大人有脑白金等,小孩就是旺旺大礼包咯。除了吃的,男孩子有汽车玩具、小刀小枪,女孩子有洋娃娃、公主裙。平常想买的,这个时候央着爸爸妈妈买,也通常都会到手。

手写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前的桃符已经变成现在的春联。以前,村子里会有专门写春联的人,写得一手好字,在红纸上潇潇洒洒地落下几笔,一副对联就出来了。从前贴春联用的浆糊,也是自制的。用一些面粉,一点水,搅拌,煮一煮,一壶浆糊就出来了。全程DIY的春联,天然无污染。

开油锅

过年前“开油锅”——炸蛋散、炸芋片、炸油角等。小孩子,总是兴奋地守在油锅旁,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吃热腾腾的美食,总是烫着舌头。

点鞭炮

小时候的我们害怕去点大的鞭炮,却对小鞭炮情有独钟。还记得那种随便一扔就会响的“摔炮”,经常猛地一扔吓更小的小孩;小巧可爱的烟花棒,跟别人比谁燃烧的时间长;在砂纸上一划马上扔掉就会炸的“划炮”,威力可不比大鞭炮小;还有点了就会在地上打转的,握着长棒对着天上放的,那些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小鞭炮,简直是过年的一大乐趣啊。(PS:务必注意安全!)

逛花市

“花市”是广州人乃至广东人春节必不可少的节目,广州人似乎也有个观念:“行过花街才过年”。临近春节,大街小巷就摆起了鲜花、盆桔,到腊月二十八街道上搭起了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售花卖桔。这个时候,全家人出动,在花团锦簇与欢声笑语中“逛花街,行大运”开启全新的一年。

烧头香

尽管老师教导我们,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可是当父辈母辈硬拉着我们到寺庙烧香祈福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许下一个个心愿,不要有那么多考试啦,长大以后能当一名科学家啦……总之,靠谱的不靠谱的统统跟佛祖说,说不定就成真了。

走访亲戚

过年的时候,亲戚都会互相来往,七姑八姨会骑着自行车带着好几个孩子,平时不常见的表哥表姐堂弟堂妹都能见到,结交超级多的新的玩伴,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叽叽喳喳的才叫过年!记忆中,那时候,催婚、问工资一类问题并不会出现在亲戚的聚会中。

赶寒假作业

寒假作业是在放假的那一刻列入寒假计划,却在开学前一天才想起的。寒假似乎总能印证“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这句话。要开学了,才发现寒假作业还是空白的。于是临阵磨枪,能抄就抄,能写就写,大约也是在那时候起,我们培养了在deadline前玩命突击的能力,没有想到这成为一生受用的财富(微笑脸)。

编辑 | 叶灿辉

编辑 宋世琼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