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铃响,语文/数学/英语老师走进来说:“体育老师有事/感冒/开会……,这节课我来上。”这是不是小伙伴们以前常听到却最不想听到的一句话呢?
这样的画面,以后不会出现了~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课外体育锻炼、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学校体育教学科研水平、学校体育工作条件、评价监测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意见》明确学校不得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中小学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
《意见》明确了未来4年工作目标
到2018年,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教师配备等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的学校占比达85%,基本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体育课时和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到保证,体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比较完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基本养成,具有较高的体育素养。
到2020年,全省各类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教师配备等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学生的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发展格局。
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意见》提出,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适当增加体育课时。体育课程内容设计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和运动能力形成规律。在各学段教学中可通过游戏、情境教学、比赛等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阶段以提升与年龄特征相适应的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教学,夯实学生体质基础。
小学高年级阶段逐渐过渡到发展体能素质与提高运动能力兼顾,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为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做好准备。
初中阶段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体能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运动项目兴趣分化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个性化教学。
高中阶段要全面实施选项教学,重点发展学生专项体能和专项技战术,提高体育素养。
高等学校要科学设计体育必修课与选修课内容,广泛开展广东传统、优势运动项目,深入挖掘整理民族、特色运动项目,充实和丰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开展运动项目教学,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提倡开设不少于15个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
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在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体育项目数量。
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重视实践性练习,探索制定运动项目教学指南,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探索推广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育教学资源,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保障每个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大力发展校园足球
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建立健全校园足球推进工作机制,完善校园足球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四级联赛体系,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创建工作,建成一大批省、市、县(区)校园足球推广学校或特色学校。探索建立符合广东实际、具有广东特色的校园足球课程、教学和训练体系,加强足球后备力量培养,保障足球特长生的成长渠道。积极开展高效务实的省内外校园足球交流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强校园足球对外合作交流。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锻炼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要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小学校要组织开展载体多样、形式灵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加强学校、家庭、社区联动。职业学校要落实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有关规定,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注意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高等学校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各地要积极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学生冬季长跑等群体性活动。
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运动会或体育节
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构建省、市、县(区)三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体系,每三年举办一届全省性中学生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全省性大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市、县(区)要积极开展校际以及市、县(区)区域范围内的学校体育竞赛与展示活动,鼓励开展跨区域学校体育竞赛活动。
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按国家标准建设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配齐体育器材和教学装备。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把学校体育设施列为义务教育标准化、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进一步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
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福利等方面与其它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各地要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教育人员。办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体育教师。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实施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省、市、县(区)多元化体育专业教师成长培养体系。科学确定体育教师工作量,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落实体育教师高温补贴,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工作服装和教学装备。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表彰、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它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把体能素质和运动能力作为初中升学必考内容
把体能素质和运动能力作为初中毕业生升学的必考内容,不断完善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科学确定体育考试分值或等第需求。要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掌握运动能力情况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