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到2018年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行政村4G覆盖
1月21日,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简称华盛顿大学)及其在大中华区的合作大学召开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全球性挑战”论坛上,华盛顿大学和合作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多名专家一致表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
尤其在中国,未来将面临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挑战带来的严峻考验。中国有着全球最庞大的婴儿潮一代(超过4亿人),人口结构变革之际,中国在全球所有国家中备受瞩目。
制造业的人口红利一度帮助中国实现了长达30年的经济增长,如今这些劳动者年岁已高,并逐步退出劳动大军,而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已延长至76岁。
所有这些因素给社会保障融资以及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愿景带来新的挑战。新的医学问题也在产生,比如出现大量老年痴呆症患者。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大约1.2亿,预计其中20%将患有老年痴呆症。
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从2005年的1亿增至3.29亿。去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减少487万,至9.11亿。到2050年,预计中国至少有2,400万老年人患有痴呆症,有大约1,700万老年人患有阿兹海默症。
论坛上透露,对于阿兹海默症的遗传学认识在过去30年中取得显著进展,已经存在几种针对该病症有前景的治疗方案。针对阿兹海默症的疾病修饰疗法离成为现实越来越近,很可能在未来5-10年内出现缓解病症并推迟其发作时间的治疗方案。
已经有一些政策和方案出炉,旨在增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保障,支持需要帮助的慢性疾病和身心障碍患者,确保其晚年生活有较高的社会参与度、使生活更有意义。
华盛顿大学校长Mark S. Wrighton在论坛上表示,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也将带来医药等方面的挑战,“我们将借论坛这个机会,与中国主要大学合作伙伴,共同应对21世纪面临的一项重大社会挑战。”
参会大学和全球其他大学通过华盛顿大学的麦道国际学者学院(McDonnell International Scholars Academy)项目展开合作,共同应对老龄化、能源和环境、食品和水资源及公共健康等全球性挑战。学院方面提出,大中华区和美国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的科研合作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各方将在这一全球挑战面前更努力地推动社会转型。
华盛顿大学教授在会上指出,面对这些问题,美国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多种方式照料老年痴呆症患者,但目前来说有些可以进医保,有些不能进医保,美国政府也在出台相应的法案保障这方面的利益。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则表示,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钱从哪里来?在哪里可以交社保?这些都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中国在应对这些问题上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可以从欧美等国还有很多经验可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