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报道指出,有52.9%的青少年有时参加公益劳动,而经常参加的青少年只有19.8%;对社会上组织的公益活动,也只有25%左右的青少年是发自内心地积极参加。”省人大代表、珠海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萍表示,青少年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是培养青少年社会化意识最好的教育方法,但我国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公共服务意识却非常淡薄。
薛萍分析认为,首要问题是缺乏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学校虽然开办了思想品德及社会综合实践课,但这些课程的教授方法基本是照本宣科,再不就是集体组织的形式上的活动,缺乏日常行为中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劳动习惯。另外,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没有规划性、没能结合青少年成长需要,也是阻滞我国的青少年学生社会公益、社会服务及劳动意识培养的重要原因。
因此,薛萍表示,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学生公共服务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培养青少年公共服务意识的最好途径就是保持参与、实践。
“要将培养青少年公共服务意识纳入我省中小学教育体系,以学业达标的形式强制要求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综合实践课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薛萍建议,青少年参与公共服务时要减少统一组织指导,实行青少年个人实践和小组活动为主的形式,服务之后进行相关的实践经验分享和服务方法交流,以分享交流的形式来加强服务的教育性。此外还要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按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有目的的引导青少年参与公共服务。
【来源】珠海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