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小吃,或许是清远人对学宫街最深的记忆,或者不仅仅如此

清远发布
2017-01-21 11:00
+ 订阅

曾经这个地方人来人往,客似云来。一条条小巷子,街头小档的一串牛杂、一盒炸鸡柳,一碗阿婆糖水...小吃,是许多清远学生哥对这条街的记忆,这里也是清远街头小吃的聚集地之一。这里更是市区教育和文化中心——学宫街。

这里,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每一栋房子、每一条巷子,都能寻找到历史的记忆。

学宫街,原名登瀛路。(清)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陈哲把瑞峰山(今之松树岗)的孔庙、魁星楼、瑞峰书院迁建这里,才改名为学宫街(乾隆二十一年,瑞峰书院又回迁至北郊松岗)。孔庙、魁星楼位于西段,坐北向南面对两间小学,东段是国民政府的县警察局。学宫街居民很少,街面1958年进行了拓展。文革时改名新文一路。

走到学宫街口,映入眼帘的是这家麦当劳。

这是清远的第一家麦当劳,小编小时候能吃上一次麦当劳就觉得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只有儿童节和生日,妈妈才会答应带我到麦当劳。一直到如今,它仍然是记忆中的样子存在着,它一直在陪伴着我成长。

而在麦当劳对着的这一栋楼,以前是文化馆,学宫街可以说也是清远文化的聚集地,这里有学校,有图书馆,有书店,有文房四宝店......

在小编的记忆中,这小小的一条街有幼儿园,有小学还有中学。

一代代人在这里成长,这哺育了多少莘莘学子成材啊!

你记忆中的机关幼儿园,还是如今这个模样吗?

这间没再开的育桃幼儿园,看起来有那么一点凄凉的感觉...

你还记得曾经的镇中吗?如今已经不再是中学了。但是它的模样还依旧没变,我们对于它的回忆和情怀也不会变。现在的清城中学在新城,而这里成了清师附小。

还记得一放学就冲出校门奔向小吃店的自己吗?

还记得曾经一起奔跑,一起嬉闹的同窗吗?

记得那个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少年不?

也记得那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在进行升旗仪式吗?

如今已步入社会的你,还记得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吗?当年一同奋斗一同玩耍的小伙伴,还在身边吗?还是在通讯录,或是已经找不回联系方式呢?

清城中学的学子应该对这两块石碑不会陌生吧。

在新的清城中学校区,也依然在校园内正对着校门口刻着“文明大启”四字,醒目而庄严。

而在学宫街旧校区的这些石碑,已经成为了文物,一直完整保留着。

而小学门口的这间教育书店,是我们买文具,买辅导书的必去之地,这里书本种类最齐全,以前每个学期开学都会跑来买包书纸,买铅笔盒和辅导书的呢~

藏在这条巷子里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有过你的身影吗?

小编记得小时候,总是买一包小当家方便面,坐在门口的石凳上吃完才进去看书。

相信大家的记忆中,这条街曾经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

这里曾经一条街都是小商店,左边的是店铺,右边是摊位。卖精品的,卖电玩,卖机带的......

各式各样,一到周五放学,就聚集了很多学生,周末更是热闹无比。

再往里面走,看到这家文房四宝店,从小编的记忆中,一直都存在在这条巷子里。

开了很多年,从以前到现在,只有有需要买的宣纸,画笔,毛笔我都会想起巷子里的这一家。

虽说学宫街直街的文具店人很多,可是尽管藏在很偏僻的巷子里,它也曾辉煌一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家“巷仔文具店”,现在看到紧锁的大门,小编心头也涌起很多儿时的记忆...

曾经上学放学穿梭在这些小巷中,想起曾经一起玩耍的伙伴儿,想起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欢乐日子,都是无比珍贵的回忆!

所有的乡愁,都是因为馋。

说起最让我回味的小吃,学宫街是第一个浮现脑海的。

一串牛杂、一盒炸鸡柳,一碗碗仔翅,一条炸猪肠粉一碗阿婆糖水...

都是我对学宫街的记忆。

还记得那时候的味太郎,没有这么大的店铺,一个小小的门面,放学店铺门前聚满了学生。

“每次放假回来,第一天出去逛街肯定会到学宫街吃小吃”在吃牛杂的小哥说,他离开清远,在外地发展,每次回清远都会来学宫街感受属于家乡的市井文化。

在大街小巷里穿梭,看着放学的孩子跑到附近的巷子寻味,就会想起自己曾经也有这么年少无忧的时代,尽管仅一臂之隔的马路上正塞着车,但他还是乐此不疲。

“这样吃一顿,才踏实地感觉到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小哥这样解释他的“情怀”。

学宫街这档牛杂,两位叔叔阿姨开了31年了,从旧时的一台推车,做到现在的小档口。31年岁月,风雨不改的经营,这里有着多少人共同的回忆呢?

它拥有我们那么多的儿时回忆,多年来能一直坚持,阿姨说靠的是老顾客一直支持,不过能有这么多老顾客光顾,主要是口碑好,夫妻俩30多年的坚持,每天早上3点钟就去西仓拿食材,所有牛杂都是新鲜的。

尽管他们平凡,但是他们一直坚持做好出品,这是一份责任感。

人在变,世界在变,不变的是情怀,不变的是味道。

同一条巷子里的阿婆糖水,你也一定吃过吧?

阿婆在巷子里开这小摊位20多年了,多年来都是靠着耐心去经营。

芝麻糊、绿豆糖水、红豆糖水,都是3元一碗。

香脆的鸡柳配上酸甜酱或者番茄酱,还是当年的味道~

往街尾走去,这里有个学宫市场,这里有每天来来往往的人群。

从街头到街尾,短短的一段路里汇聚了不少老字号,清远第一家麦当劳、巷子的阿婆糖水、炸鸡柳、炸猪肠粉、味太郎、陈华记面家、Q一族奶茶店还有学宫市场的手撕鸡...一条小街洋溢着别致的味道,至今,这里还是人群川流不息,散发出热闹的市井味。

城市的发展,除了现代化的繁华,也不能丢掉历史的厚重感和普通老百姓的人情味。

无论是亲密友好的居民邻里关系还是当时标志性的建筑,一道口耳相传的小吃或是儿时嬉戏的娱乐项目,这些都是属于我们家乡的味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妥善保留住这种老味道,让每一位清远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间隙,仍有地方可供怀念。

▍视频创意:何伟杰哥哥

▍图文编辑:小韵

▍摄影:小鹿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