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之前,公务员必须考虑的8个基本问题

公务员必读 2017-01-21 02:30

我们都熟悉“中年危机”这种现象。现在,社会节奏太快,科技进步对每个人的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社会资讯的发达,导致人们心理上的危机感与日俱增,并大大提前。除中年人普遍面临心理危机,青年人也面临“四分之一人生危机”。

对于青年公务员来说,在这个人生阶段,最好是把一些问题想清楚,想透了然后坚定去做。不要深陷迷茫、徘徊、犹豫和举棋不定。

1、是下定决定一辈子干公务员,还是可能会中途转型。

最忌讳走到哪算哪、干一天算一天到时候再说的心态。铁定心干一辈子,就要按公务员行当的规律规划自己的职业、学习相关技能、留意相关机遇,包括对自己的习惯、性格、思维做出适应性调整。抱怨外部环境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如果仅仅是权宜之计,也要干好手头目前的工作,这是一种职业精神修养的问题。同时,做好相关准备。

2、是这样在基层本单位呆下去,还是要寻求调动、遴选等机会换平台换工作。

不同层级、不同平台、不同工作给人职业生涯的影响相当不同,甚至关系到家庭、生活层面。如果有想法,凡事要趁年轻,否则动起来更难。

3、是回老家,还是扎根异地。

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在领导干部层面,有异地交流任职的硬性规定。对我们普通的公务员来说,主要还是从收入权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环境卫生、工作前途、个人文化适应力、家庭实际等各方面综合权衡。

4、是走专业技术路线,还是走“软能力”路线。

靠写文章、吃苦干工作、精通某领域政策法规,这些都属于走专业技术路线。至于我用的“软能力”概念,相信你懂的。年轻人,不要把眼睛盯着别人,抱怨这抱怨那,瞧不起周围人,先想清楚自己走什么路、靠什么在职场立足。

5、是在发达地区任职,还是在欠发达地区干。

前者经济发展水平高,一般来说,经济资源丰富,社会事业和城市化相对更高、更好一些。但人才也相对集中。后者也不乏干事创业的机会,对人才求知若渴。不同地区的经济待遇、自然生态条件、交通便利性、孩子教育资源、家属就业机会也会不同。

6、是干一辈子科员,还是要训练领导力。

有人会悲观:一眼望到头,几乎就是干一辈子科员。每天都是杂活、杂事。年轻人还是要积极、有梦想。未必走上领导岗位,但人人都需要训练领导力。工作就是提供一个平台和起码的工作条件,个人成长不能等、靠、要。一些大公司的新进员工,最苦恼的可能也是单位根本没有人培养人、没人带你。工作节奏都很快,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心思和事情,不要指望别人帮助你成长,你还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吧。

7,是在业务部门干,还是到综合部门干。

税务、规划建设等是典型的业务部门,包括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也是具体业务。办公室则是典型的综合部门。经常有业务部门同志抱怨,晋升渠道窄、机会少。但是综合部门的又羡慕业务部门有一技之长,比自己这种万金油强多了。确实是两种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如现实许可,我倒是建议年轻人先从业务部门干起。年轻人最需要的是深度接触真实世界。

8、是在体制内创业,还是在体制内养老。

首先要解释下,怎么可以在工作中创业?这里所说的创业,不是你开个公司,而是说干事创业。对年轻人来说,没事干、没挑战的事可干,其实是蛮悲哀也是蛮危险的状态。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规定国考、遴选的报名资格卡在35岁,我们为什么把机会给更年轻的人?我的答案是:因为年轻人只需要花费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迎来人生的改变。年轻人最大的优势是做出改变的成本为零。一个大学生认真学习一年,托福考个高分,就有机会到美国留学。但是35岁的人就不行,不是说你托福考不了高分,你考了高分,给你一个入学通知书,但是你做出改变的成本比年轻人要大。当然,我们说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具体人具体分析。许多人在单位绝望的选择养老,可能的原因是他们已经自认为不是年轻人,不再具备年轻人改变成本为零的优势。

所以,以上问题,你必须在35岁之前想清楚,越早越好!

编辑 丁晓然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