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亮媒体开放日现场。彭颖摄
一些宣称高浓度的洗衣液,活性物质含量低于25%,5款检测显示活性物质含量高于25%的产品中,又有2款产品因稳定性不达标而不符合相关标准。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下称“中洗协”)日前公布的《2016年度织物洗涤剂质量市场自律跟踪调查结果报告》(下称“《报告》”),让浓缩洗衣液这一早已写入轻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再次引发各界关注。日前,国内洗涤行业巨头蓝月亮高调举行媒体开放日,“逆势”加推机洗至尊超浓缩洗衣液,促使国内织物洗涤用品行业通过供给侧改革,加速步入浓缩时代。
洗涤市场仍“鱼龙混杂”
目前,中国洗涤市场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日前中洗协发布的一份抽检报告中显示,目前多个新兴品牌洗衣片去污力竟不及洗衣粉;而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洗衣粉也陷入价格战僵局中,质量不升反降;而洗衣液有三成不达标。
洗衣液走进中国老百姓家庭时间虽不长,但发展迅猛。据中洗协理事长郑舞虹在推介浓缩洗涤剂时介绍,洗衣液中的主要有效去污成分是“活性物”,普通洗衣液要求活性物含量达到15%以上。如果是浓缩型则要达到25%,带有“浓缩洗涤剂标志”的产品要求更高,活性物含量必须达到30%。而“浓缩+”则为当下最高等级,要求活性物含量超过45%,记者查询发现,目前拥有中洗协“浓缩+”授权的品牌有三个,分别为蓝月亮、绿伞和奇强,但真正有相关产品在市面流通的,只有蓝月亮旗下的“机洗至尊”。
从上述《报告》来看,浓缩洗衣液不仅普及率低,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也严重干扰了该行业的正常发展。一些洗涤剂产品在进入零售终端前,在粘稠度做文章,进入零售终端时又纷纷打出了“高浓缩”、“高能效”、“高浓度”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并不存在的概念,但实际活性物质含量达不到浓缩型最低要求。
这些做法不仅混淆了消费者的视听,还给消费者选购浓缩洗涤剂带来了很大困惑,并进一步严重影响了好的浓缩洗涤剂的推广。
据专家介绍,洗衣液并非越粘稠越浓,洗衣液的黏度与浓度并非同一个概念,只有浓度才对标活性物质的含量,活性物质越高,洗衣液浓度才越高,去污力才会越好,对此,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已发文,要求生产企业自律,对消费者负责。
需进行消费者教育
据欧睿国际近期发布的洗涤行业报告中显示,在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洗衣液的浓缩化程度已经超过98%,而中国浓缩洗衣液的占比却只有4%,差距非常大。对此,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王万绪坦言,中国的整个洗涤行业相对发达国家起步偏晚,目前消费者已经完成从皂到粉、从粉到液的消费转变,现在正处于从普通洗涤剂到浓缩洗涤剂转变的过渡期。
据了解,浓缩洗涤剂不仅能提高单位体积的洗涤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从而增强单位质量洗涤剂的洗涤效果,减少非有效填充剂,比如液体洗涤剂中的水或者洗衣粉中固体填充剂的使用,节约运输、仓储成本,减少包装物的使用,行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的宏观政策下,消费者对生活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次蓝月亮率先推出国内首款采用泵头计量式包装的机洗“浓缩+”型洗衣液——机洗至尊,意图抢先一步进入蓝海,加快推进洗涤剂的浓缩化,推动中国洗涤市场变革,但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要普及消费者教育,作为率先推出浓缩产品的企业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耐心。
国内浓缩洗衣液发展空间巨大
据中洗协测算,如果所有中国消费者都使用浓缩洗涤剂,则每年可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减少174.7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85.67亿千瓦时电能,节约242.11万吨洗涤用水。
蓝月亮相关负责人坦言,浓缩的价值,不仅对环境而言意味着更友好;对消费者而言,8克可洗8件衣物,意味着更轻松、更方便和更节省;对零售商而言,也意味着更省成本。据蓝月亮测算,若采用浓缩型洗衣液,将可减少49.5%的仓储面积,节省62.3%的运输成本,并提高59.8%的货架产出,
在此情况下,为了实现多方共赢,蓝月亮已经在通过“线上线下”双线模式,加码推进消费者教育。线下,主要通过开设洗涤学院、招募洗衣大师等活动展开,据透露,截止目前,蓝月亮部分重点地区的洗涤学院已经投入运作,未来该项目还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线上,蓝月亮联手央视开播《洗涤课堂》,同期利用互联网线上课堂,传播浓缩洗衣液知识,普及科学洗衣理念。
此外,蓝月亮还在加快与电商巨头的合作。以京东为例,蓝月亮近期就联合京东成功打造了“超级品牌日”并送出价值逾千万元的第6代洗衣液,希望通过大规模的“体验式”营销,一方面,让消费者在感受到未来洗衣方式让生活变的更洁净后,会自觉地转变旧的洗衣观念,从而真正成为“科学洗衣、洁净生活”理念的受益者、倡导者。另一方面,也是意在让数百万家庭使用蓝月亮“浓缩+”洗衣液,进而节省水力和电力,减少碳排放。
记者 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