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丨如何写好一副春联?秘诀都在这里!

南方杂志
2017-01-20 10:30
+ 订阅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又称楹联或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

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艺术形式,

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新春佳节马上要到了

《南方》杂志为您梳理了有关对联的方方面面

教您如何写一副好春联~

对联起源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在除夕让学士在桃木板上写的这两句,成了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历史趣对小故事

1、纪晓岚和乾隆的妙对

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乾隆皇帝也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纪晓岚,看你面色悒郁不乐,必有心事在怀,让我替你猜详一下如何?”纪晓岚问:“陛下如何猜详?”乾隆说:“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皇上说得很对。如蒙陛下恩准,给假回乡省亲,纪晓岚衷心感戴圣恩。我便: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皇帝见纪晓岚对仗工整,应答如流,不觉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2、李调元妙对唐伯虎

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长老说有事相求。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

画上荷花和尚画

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

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

3、诸葛亮还击周瑜

相传,周瑜自命不凡, 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

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

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瞅”的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

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即刻对道: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桥,

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周瑜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这种传说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4、郑板桥见联济贫

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又是一年

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5、上下“凭”等

针对封建社会“上尊下卑”官气十足,有人戏一联:

上司开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对对对

下级陈词达千言,始终嗯嗯嗯,噢噢噢

横批:上下凭等

6、唐伯虎嘲讽商人

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他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没想到,商人嫌发财的含义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道: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这下,商人反而大喜,原来他就爱这种不伦不类的对联。

各省趣对

对联文化在中国有千年历史,

当这种文化与各省特色相结合的时候更妙不可言:

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山东上联:泰山日,孔子仁,人文典范;

山西下联:壶口烟,关公义,天地奇观。

云南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海南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名人自题联

自题联,

一般是自作自赏,悬挂于墙壁,

或作为座右铭,自我鞭策勉励。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袁崇焕自题联)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翁同苏自题联)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高启云自题联)

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陶绍原自题联)

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黄慎自题联)

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黄遵宪自题联)

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康有为自题联)

春随香草前年绝;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

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梁启超自题联)

提笔四顾天地窄;长啸一声山月高。(朱方湖心亭联)

茶联

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我国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有这样的对联、匾额。茶联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文化气息,可以促进品茗情趣。现代的茶艺馆也每每以茶联显示文化品位。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饮茶思源,何曾望极;

吃菇念树,岂可忘恩。

为品清香频入座;

欢同知心细谈心。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壶在心中天在壶;

心在壶中地在心。

茶字草木人人茶茶人;

品者三口德德品品德。

淡酒邀明月;

香茶迎故人。

美酒千杯成知已;

清茶一盏能醉人。

淡饭粗茶有真味;

明窗净几是安居。

千树梨花几壶茶;

一庄水竹数房书。

莫道醉人唯美酒;

茶香入心亦醉人。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尘滤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楼堂庙宇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庙宇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张掖大佛寺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济南千佛寺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枣庄龙泉寺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杭州灵隐寺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大雄宝殿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观音阁

上联:音可观乎?

下联:士何大焉。

滕王阁

上联:有才人一序在上头,恨不将鹦鹉洲踢翻,黄鹤楼捶碎;

下联:叹沧海横流无底止, 慨然思班定远投笔, 终子云请缨。

日照天后祠联

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

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祠中观音面北,人称倒坐观音)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联

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下面就来看看怎样写好一副春联~

写春联有要求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门上的对联成对双”。对联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上下联词性一致。上下联相对应词语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第三,上下联词组相同。上下联相对应词组结构关系要相同,比如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要一一对应。如“南山松不老,北海水长流”,“南山、北海”都是偏正词组,“松不老,水长流”则是主谓词组。

第四,上下联平仄要相调。也就是上下句音调要相对,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如“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北海水长流”,上下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贴春联有讲究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一幅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仄声韵,正确的贴法是“仄起平收”,仄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但同一庭院只能用一种贴法。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这一习俗列为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

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

广泛传承、流播,

这种与书法美妙结合的民族文体,

让国人自豪,更令世界惊叹!


编辑 洪鑫
点击展开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