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本市各镇的圩集就热闹起来了。几个圩集的时间会错开,圩日几乎天天有。挑着大米、肥鸡来卖的,换新农具的,备年货的,写春联的……乡村的圩日,就像他们的人一样,沿袭着古老的习俗,透射着纯朴的民风,散发出一股淡淡的乡野泥土的味道。
近日,本报摄影部派出几路记者,走基层,到本市各镇的圩集,用镜头记录新春期间老百姓的生活。
年关近了,市区各商场百货纷纷悬挂起喜庆装饰来汇聚人气,而县区乡镇的“年味”同样渐浓,17日上午,记者来到雷州松竹镇的圩市看见,贯穿整个松竹镇的X692县道人山人海,商贩们在公路边设下各式各样的摊位,卖对联福字的、卖衣服的、卖小吃、电器零件、鸡鸭蔬果的,吆喝声与讨价声经久不歇,好一派热闹的趁圩景象。
“今天是‘圩日’,生意肯定好咯!而且快到新年了,接下来几天估计市场会越来越旺,往年的这时候你挤都挤不进来。”正在收拾年货摊点的小陈笑着告诉记者,每到松竹镇圩日,这些趁圩的商贩就会找到固定摊位来摆卖。“以前的圩日更热闹,后来随着商店、超市和网络购物的兴起,大家容易买到生活必需品,趁圩的人逐渐少了,我也是帮家里人照顾下生意。”小陈表示,但临近节日、长假的圩日,圩市人气依然很旺,他也会大清早过来“霸”一个好位置。
一辆装载着家禽的小货车旁,农户张亚丰不断向镇民“推销”着自家养的鸡鸭:“这只鸡好肥啊!都是走地的,养几天到年三十宰了最好吃。”逢年过节,鸡鸭蔬果的商品总是不愁销路,部分水果摊位的货架已经被抢购一空,摊主小哥笑得快合不拢嘴了。
圩市好热闹。
说到趁圩,又怎么能少得了“江湖佬”?虽然如今在大街上卖艺耍杂技的戏子已经难觅其踪,但另一类的小商贩却让记者碰见——卖鼠药、蛇药、跌打药的老汉,几勺来历不明的药粉混成一小袋卖5元钱,精明的消费者最好还是“敬而远之”。
“以前松竹镇是人口密集、商业较为兴旺的地区,所以邻近村镇的群众都会来趁圩。”居民张大爷说,“自己村里买不到的东西都得这边买,春节前大家也会来扫年货,热闹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