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微”现身“南方+直播汕头”直播间,首度与网友互动

南方日报·汕头观察 2017-01-19 11:20

1月17日上午,“关微”亮相“南方+直播汕头”的直播间,首度在线接受访谈并与网友互动。

如同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褚时健,年过七旬在深山中种出了“励志橙”一样,2016年,50多岁的关微继续自己的食品实业道路,他这次选择了新疆冻干水果,启用了“关微”商标。近日,“关微”在苏宁粤东大区的支持下,入驻易购平台。

推出冻干水果品牌,不仅是“关微“个人的回归,他更希望成为一个“新公益”品牌,凭借产品的热销,再度回归自己的公益道路。每出售一份“关微”品牌商品,关微先生都会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继续投入慈善公益。

关于慈善初衷、关于遇到的生意困境和再次创业,关微都毫无保留真诚回答。

  关于慈善  “初衷是想传递爱心”

南方+记者:关微先生,您还记得捐出的第一笔钱吗?

关微:我从2001年就陆续开始捐款,如果从系统捐赠希望工程说起,我捐出的第一笔较多的钱款是2002年。当时希望工程每年都有助学计划,对象是广东的贫困学生,我直接跟广东希望工程办公室联系,随后去邮局排队,用“关微”的名字,分四次总共汇了2万元。这是我的第一笔较大的捐款。

南方+记者:您那个时候的经济状况怎么样呢?

关微:我一直都不是有钱人,一开始也没想到要做公益。因为机缘巧合,开了一家店效益还不错,有了一些存款后,我才开始想做点慈善公益。

南方+记者:然后您的慈善之路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了。

关微:算是吧。那个年代,在汕头市区买一套房子大概需要25万元,捐建一所希望小学也需要25万元,我觉得,把钱拿出来买房还不如捐建学校给贫困地区学生提供上学的机会。2003年,我的事业逐渐起步,经济条件也充裕起来了,从2003年到2006年,我一共在韶关和清远捐建了4所希望小学。

南方+记者:我记得您曾说过,行善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传递爱心。

关微:对。我小时候失去了双亲,感到过无助,但很多人给了我帮助,让我感受到社会的爱心与温暖。现在看到无助的人群就特别想帮他们。我要把社会给我的爱心传递下去。

  关于化名  “希望它能代表慈善精神”

南方+记者:有不少网友问,您为什么要用“关微”这个化名去捐款?

关微:这个有两层意思:一是想表达我做的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二是希望社会都来关注“微小”、弱小的弱势群体。我希望它能代表一种慈善精神,代表社会上对贫困人士的关爱,受助者如果想要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那他就会想到社会,进而回馈社会。

我不留真实姓名,也是希望不给受助者留下包袱,让他们能在接受捐助后安心读书,不用想着将来要回报某个人。

南方+记者:这些年的捐款记录您是否都有保存?

关微:只保留了一部分。一些钱款是当面交给委托人的,我没有记录,还有一些汇款收据随着时间流逝也已经看不清了。我今天有带来一些。

南方+记者:汕头本地的一些捐资助学活动你也有参与吗?

关微:有的,包括本地的需要捐助的人我也会一直留意。汕头特区晚报有一个助学计划,2005年到2007年我都参与了,前两年每年捐助20万元,2007年捐了15万元。我也时常与汕头电视台的节目负责人保持联系,看到有家庭需要帮助,我就会把钱款交给负责人让他代为转交。

南方+记者:很多网友都很好奇“关微”的身份,刚刚有网友在群里询问,关先生今年贵庚?

关微:我今年50多岁了。这两年头发白的比较多,所以比较显老。

  关于捐款  “一点一滴地做,能帮到人就值得”

南方+记者:网友问,这些大笔的捐赠对您的生意会有影响吗?

关微:我觉得没关系,因为做公益是一点一滴地做,只要能帮到他人,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南方+记者:我注意到这里有几张银行的汇款单,您在汇出爱心款项后,银行账户上只剩下几万元了,当时是怎样的情况?

关微:其实我不是一个大富大贵的人,几乎是在下岗的情况下才会去做点小生意,(做生意初期)也没什么本钱,幸好有很多人支持我、帮助我,让我的小小的店面慢慢地稳住脚。在当时,只需1000元就可以资助一名学生上学,所以从2002年生意稳定以后,我就每次5000元这样陆续汇给希望工程,参与他们的助学活动。(捐款)都是这样一点点慢慢积累的,反正只要我生活过得去,我就尽可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04年生意相对来讲更稳定了,我觉得我该做点更“大”的事情。所以,从2004年开始捐建希望小学,一直到2006年,大概捐建了4所。

南方+记者:是不是当时基本上满足生意之余的资金都拿来捐?

关微:我做生意有一个理念,从一开始就不拖欠货款,都是及时付,另外自己也要备一些货,有一个小仓库。只要自己账户的资金比较充足,我就会拿出一部分来帮助其他人。过去这一直都是比较良性地进行,对我的生意没什么影响。直到2007年底,就感觉真的……本来是打算一点一点地帮助别人,也没想那么多,后来渐渐发现,社会上需要帮忙的人真的太多了。所以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转而去投资,想以此赚更多的钱来做善事,没想到生意失败被拖累,直到2016年底已经快撑不下去了。可能因为我过去做了一些小事,社会上关心我的人很多,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很多人都很踊跃来帮我,这让我很感动,大家帮我卖明信片来资助我,这一点我非常感谢,也会一直感恩。

  关于受助者  有些人一直保持联系

南方+记者:2007年后,您的生意遇到了经营上的困境,当时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关微:我经营的公司规模不大,做的是食品和化妆品行业的原料供应生意,最多的时候营业额每月也不过三四百万元,利润每个月最多也就是十来万元。2007年开始,公司经营不好,利润逐年下降。我在股市上的投资也亏损了,积蓄渐渐见底。

南方+记者:您在身处困境的时候,依然在资助南京大桥轻生劝说者的陈思。如今您是否一直跟他保持联络?

关微:我是2007年在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栏目看到了陈思的事迹,看到他一直坚守南京大桥劝说那些想不开意欲跳江的脆弱的生命,这让我很感动。我起初一次性给陈思捐了8万元,从那之后每个月固定捐助他至少5000元,直到2013年,这件事才被汕头市公益基金会接了过去。这些年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互相的朋友圈都会关注,他也把他救下的每一个人的情况都跟我说。上个月我们还有互动过。

南方+记者:你还记得林雯雯吗?这个南澳的女孩也接受过您的帮助。

关微:当年我从媒体上了解到她的事情的,得知她因为生病没法去学校学习,我就买了一部电脑送给她,希望她用电脑自学更多的知识。后来看到她用电脑写出了小说,我是非常高兴的。这些年我也一直从媒体上和义工处了解她的情况,觉得很放心和欣慰。

南方+记者:网友问,在慈善方面是否有放心不下的帮助对象或项目?可否请大家一起帮忙?

关微:现在政府在扶贫助困方面有很多完善的政策措施,生病了有医保报销,贫困学生也有助学金,所以我现在也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帮助对象或项目了。

  关于困境  “公开境况,有顾虑也有压力”

南方+记者:过去几年,不少媒体记者一直想过要公开你的境况,听说你一开始是不接受的?有什么顾虑吗?

关微:2013年开始,就有不少媒体记者了解到我生意遇到困境,希望能公开我的情况,让大家都来帮我,但一开始我心里过意不去,拒绝了。

直到2015年底,我发现如果不接受帮助,可能会影响到被我欠款的企业,后来大家一直劝我,我才想开了。2016年初,有一群志愿者在汕头为我组织了一场义卖。

南方+记者:不愿意公开你的情况是有什么顾虑吗?

关微:是有顾虑的。我怕大家说,“关微”过去一直在捐钱,现在怎么不捐了,还反过来要社会帮忙,心理压力很大。

南方+记者:有网友关心:关微先生的债务目前是还完了吗?

关微:由于之前负担实在过重,加上自己本身也不想麻烦太多人,所以现在还在靠自己努力还清债务中。

南方+记者:有人问,做了这么多的善事,有没有真的后悔过?

关微:对于做慈善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如今重新创业我也希望走一条可持续的“新公益”道路。

未来打算打造“关微”慈善品牌

南方+记者:在我们的直播讨论群里,很多网友都在关心关微先生这几年的近况,你能说说吗?

关微:去年,一些关心我的朋友支持我第二次创业,我们合作了一个新的项目。在新疆库尔勒地区有一些优质的水果,比如若羌红枣、阿克苏糖心苹果、无花果等,这些优质水果由于运输原因没法直接运到我们这边,现在有一种流行的全新方法,就是直接把食品用高新的技术快速冻干,形成果干,这不同于烘干制作,而是纯天然的,营养成分保留得很好,口感也丰富,适合儿童和老人来吃,营养更容易吸收。有朋友帮我用“关微”注册了商标,大家认为,既然“关微”是慈善符号,那就把“关微”做成慈善品牌。这也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希望产品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同时,新产品卖出去后,我也将拿出一部分收益用于公益事业。

南方+记者:我注意到,冻干水果大礼包上有这么一句话:“我能给你的,就是我的全部”。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关微:设计师在设计礼包包装前跟我沟通过,他帮我归纳了这个意思出来,我觉得还不错,就采用了。我希望能毫无保留地去做慈善公益。

南方+记者:对于关心你的网友们,你有什么话想说的?

关微:谢谢网友和朋友们的关心,如果没有社会上热心人的相助,我也没办法开始第二次创业。以后我一定会继续做公益事业的。做公益,钱多钱少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有一份真诚的心意做下去,这比什么都重要。

慈善没有终点,南方日报关注了关微十年,也将持续关注关微先生的“新公益”。

本月20日至22日,汕头苏宁广场还将启动“关微”大礼包线下销售,具体请关注南方+动态。

【文】南方日报汕头新媒体中心

【图】南方日报汕头观察记者 杨立轩


编辑 陈圆圆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