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珠笔背后难题:体量近400亿支,球珠利润以毫计
中国圆珠笔笔尖钢的空白在近日已被太原钢铁填补,这一“国产化”让中国工业界扬眉吐气了一把。与此同时,笔头的另一组成配件——球珠也引发了读者的关注:球珠是否实现了国产化?目前利润情况如何?澎湃新闻调查后发现,球珠产业目前正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上海一家碳化钨球珠生产商的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一支笔也卖不了多少钱,球珠作为配件利润很低。虽然数量听上去很庞大,但是产值不高,单颗球珠的利润都是以毫为计算单位。”
圆珠笔笔头分为球座体和笔尖上的球珠。球座体即为外界所指的笔头钢,因其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裂开,此前笔头钢的生产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相比之下,中国早已能自主生产球珠,并可供出口。
前述负责人表示,“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就能生产不锈钢球珠,不过目前圆珠笔球珠材料主要为碳化钨,还有不锈钢、陶瓷也在用。”碳化钨是一种由钨和碳组成的化合物,硬度与金刚石相近,因此碳化钨球珠在耐磨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另外,碳化钨球珠还具有耐腐蚀性等特点。
目前,国内圆珠笔年需求量近400亿支,意味着各类球珠总需求量也在近400亿颗。假设400亿颗均为碳化钨球珠,单颗利润以毫计算的情况下,圆珠笔球珠市场总的利润额最多也不会超过4000万元。
极低的利润,决定了圆珠笔球珠生产商基本为小规模的民营企业。
前述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表示,“做球珠的企业,都是小规模企业,私营比较多,我们碳化钨球珠每年生产几十亿颗,市场份额20%不到,这样体量的企业在全国有三五家,其余就是更小规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