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天科技城:十年蜕变孕育“新经济”,企业平台型孵化器渐成趋势

南方+ 2017-01-18 08:27

到2020年,瀚天、天富两大科技城计划引入企业超500家。 资料图片

艾乐博创始人农百乐最近在构想与合作伙伴共建智能制造培训学院的事,公司一块白板上写满了关于学科设置、课程内容的手记。

自2012年进驻瀚天科技城“创享蓝海”孵化器,成为南海培育的第一批机器人企业,艾乐博如今已是美的、苏泊尔等著名餐锅炊具制造商的合作伙伴。从单个企业运营到智能制造“众创空间”,这家企业期待转型开放式创新平台“二次创业”。

艾乐博的蜕变,是瀚天科技城运营轨迹的一个切片。自2006年规划建设以来,这家都市型产业园区已走过10年,成为佛山探索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新城,乡村工业向城市经济转型的样本。

如今,园区已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了南海乃至佛山科技企业的“黄埔军校”,入驻企业已达3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8家,超过2012年的2倍。

在南海区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的当下,更多的全球资源性企业正抢滩于此。类似艾乐博的转型案例也在瀚天科技城内孕育并成为趋势,例如同行企业间资源的共享机制、企业平台型孵化器的崛起,无不与当今时代“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相契合,尽管目前尚属“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未来或将成为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

十年演绎园区经济进化路

从佛山“一环”东侧驱车往北行驶,经过平胜大桥,就到了南海中心城区桂城。公路旁,数座造型简洁的现代化写字楼组成的“瀚天科技城”,与对面亮丽的商业住宅区遥遥相对。

时光回到2007年以前,这里还是北约村一片废旧钢铁加工交易场所,当年的税收不过200多万元。片区内集聚的低矮传统厂房,各种低端的制造业形态,不仅造成了环保压力,从经济收益上看,几百亩的土地上往往只有百万元的税收。

这种工业集聚模式在当时是珠三角的典型。凭借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制度优势,以及毗邻港澳及沿海区位而发展起来后,珠三角许多镇级区域通过招商引资,承接港澳地区制造业的转移,使得工业化与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但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于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集聚模式,成为了当时主流的开发状况。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认为,在发展大势和内部需求的双重倒逼下,珠三角进入21世纪之后,迎来了一个园区经济升级换代的关键转折期。

其中,以瀚天科技城为代表的桂城,跨越功能单一的工业园模式,以“产业社区”的理念,强调产业与社区融合,补齐初级工业园区城市化水平低等系列问题,引领了珠三角的园区经济转型。

这种新型发展路径的创新在于,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基础上,打破以村为单位的土地利用模式,为集体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发展,引入无污染、环境友好型、属于科技创新与附加值较高等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新型产业,同时带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让农村全面融入城市。

如今,瀚天已是佛山科技类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成为了南海乃至佛山科技企业的“黄埔军校”,并获颁为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佛山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荣誉。据瀚天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6年底,入驻的300多家企业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有38家,而在2012年,高新技术企业仅为17家。

从“物理聚集”到“内外融合”

多年来,瀚天科技城已成长为居住、生活、工作的综合体,并探索将产业链与现代城市的价值链,比如金融服务、科技配套、人才结构优化等进行深入的共生共融。更关键的是,这种“产业社区”型的园区经济,还从物理上的聚集,走向一种内部循环的“化学聚变”。

佛山市大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森环境”)总经理尹创业一年前从东莞来到佛山,选择入驻南海瀚天科技城,承接面向佛山的业务。“选择瀚天科技城是因为知道这里有很多环保企业,希望能向优秀的同行在模式、技术和创新方面学习。”尹创业说。

作为国家环境保护业华南集聚区的核心园,瀚天科技城已集聚起一批环保企业,这批环保企业所涉及的领域涵盖环境检测认证、方案解决、咨询培训、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产品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产业聚焦带来同行企业间的密切沟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流动及共享变成一件简单的事。同在瀚天科技城8号楼的两家环保企业——长天思源和碧沃丰,前者擅长环境在线监测,后者专注生物修复技术。当长天思源通过在线监测发现污染时,经由信息共享,碧沃丰便出发对被污染的河涌等进行生物修复。

这种产业氛围将成为瀚天科技城为入驻企业提供的最佳“服务”之一。事实上,清晰的产业布局是瀚天科技城一直以来的坚持,从2008年投入运营以来,直奔“环保”“科技”“创客”三大主题。作为佛山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这里已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成熟孵化体系,例如,面向初创团队的创享蓝海孵化器,针对资金少、规模小的特性,为其提供3年不同程度的租金减免。

不仅如此,瀚天科技城的“姊妹园”——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天富科技城被称为“升级版”瀚天科技城,户型面积绝大部分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主要培育高端制造业企业,其将承担“加速器”的角色,未来两基地的环境和产业还将互为配套与融合。

2014年8月13日,天富科技城正式奠基动工,如今已完成首期建设。按照设想,天富科技城主要承接其他载体内成长起来,缺乏物业空间的企业。有别于过去众多产业载体建标准厂房的做法,其主打“定制式”的厂房理念。依据不同的企业需要,量身订做工业厂房。

例如在天富科技城首期3栋大楼中,第一栋大楼将以租地基建的方式直接交由企业按需建设。另外两栋大楼,因将引入包括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属性要求,园区在楼高、承重能力上都作了调整,以更加匹配这类企业的需要,实现引凤再筑巢的服务。

企业平台型孵化器渐成趋势

在瀚天科技城的相关负责人看来,作为南海最早的都市型产业园区,面对未来,如今瀚天需要思考如何在全球视野下,更好地集聚全球创新创业资源,持续发挥标杆效应,引领南海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

开放生态,与园区企业同步发展,成为了瀚天在新时期的增长突破口。在瀚天科技城这一个大的孵化器内,还有很多细分领域的孵化器。由南海区政府与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研究中心主任倪军教授及其团队合作共建的“国际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平台以其国际化背景,一诞生就备受关注。据了解,负责运营该平台的广东寰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与软银中国资本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孵化基金,其中70%将投资落地南海区的智能制造项目。

艾乐博创始人农百乐最近忙着推出“岱盟智创中心”“岱盟学院”,希望借此助推“佛山智造”升级。2016年7月,艾乐博携手华创科技术孵化有限公司和海科知识产权交易有限公司成立岱盟(DIME)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以企业平台型孵化器的形式,引入智能制造领域的团队。“随着行业的发展、团队力量的壮大,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越发突出。”农百乐说,他由此萌生了创办学院来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智能制造人才的想法。

在瀚天科技城,企业自办孵化器的趋势正渐露苗头。上述瀚天科技城负责人介绍,目前成形的已有4家,除岱盟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外,还有生活垂直领域孵化平台“爽爽挝啡”,工业设计创客平台“蚂蚁雄兵”等。细分、垂直、专注,是这些类孵化器的特色。

“艾乐博做孵化器有非常清晰的市场靶向。”农百乐表示,正因如此,入驻岱盟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的团队能直接参与到艾乐博的主业中,集百家之长,共同壮大发展。

瀚天科技城无疑关注到了这一趋势,其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成为瀚天科技城未来鼓励发展的方向之一。“未来我们会在这方面深挖,鼓励园区企业做垂直领域的孵化器。”该负责人说。

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曾对媒体表示,对园区来说,好的运营商应具备“上天接地”的能力,即:“对上”要迅速了解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下”要有切实可行的运营模式。瀚天科技城未来的努力方向无疑与之相契。

“据我们了解,很多园区企业对于政策了解不够,因此我们将利用自己能迅速接触最新政策的优势,经过筛选提供给企业。”上述负责人说。而在实际运营中,瀚天科技城也在考虑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该负责人透露,瀚天科技城在考虑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园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此外,针对企业的招聘难问题,瀚天科技城将启动与高校的联动合作,在加强产学研的同时,还为招揽人才增加一条途径。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完善培育体系,营造创业氛围。”上述负责人说。

园区动向

发挥众创空间优势寻求新增长

目标:2020年瀚天、天富引入企业超500家

在南海区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的新趋势下,未来五年,瀚天科技城、天富科技城将围绕“智造佛山”突出特色产业,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的四级孵化育成体系。

瀚天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计划到2020年,瀚天、天富引入企业超500余家,吸引一批研发总部、数据中心、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高端服务业集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达到50余家,新三板上市企业达10家。

根据计划,近期瀚天科技城、天富科技城不仅继续利用已搭建的科技和环保两大产业平台,发挥众创空间的优势,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此外,两大园区还加强与各类高校的联动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中期,两大园区将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计划、科技金融服务超市,打造“三链融合”体系;以创新创业为主线,优化投融资环境,完善孵化育成环境,借助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及其他各类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众创、众扶、众包、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产业链,推进营造创新文化环境;此外,还将在园区配以注册、财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法律、技术支持、创业培训、媒体品宣、投融资对接等一系列专业创业服务以及一系列口碑极佳的品牌创业活动,帮助创业者解决找项目、找人、找钱等一系列创业痛点。

手记

产业社区“二次创业”引领先发优势

自10年前瀚天科技城等都市型产业园区兴建伊始,桂城铺开建设“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这一系列基地包含了众多令南海人兴奋的优点:它们实践了在村集体向政府出租的土地上,由政府统筹规划、连片开发、集聚产业、统一配套的模式;它们引领了制造业上楼的潮流,创造了可观的绿色税收;其中一些载体还根据国家产业大势聚集朝阳产业,变身区域科技发展的风向标。

特别是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所开拓的产业社区道路,使城市、产业、环境真正得以产生融合聚变效应。更重要的是,梳理构成其成功基础的要素,是南海的发展智慧、经济环境以成本洼地服务高地特质,而这些完全可以在南海其他地方再次聚合。

于是,瀚天成功经验后来得以在南海甚至佛山其他地方复制聚集。仅仅在桂城,如今就有超过27家类似的都市型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园区集研发、营销、居住、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为一体,引入企业超千家,产值逾300亿元,初步形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金融、文化创意等都市型产业的聚集。

在南海、佛山各类现代产业园区密集推出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当市场日益饱和后,原本具有先发优势的瀚天等老牌都市型产业园区,在面对佛山中欧中心等高端新兴产业园的竞争压力下,如何保持对高端创业团队和人才的持续吸引力?

目前,瀚天科技城就在完善资本、载体、产业基础等“硬件”之上,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等“软件”建设,期待“二次创业”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直接服务、专业化发展、创业投资、网络化发展、盈利性发展、国际化发展等。

在这个过程中,瀚天还特别注重吸取创新元素,与现有园区错位发展。例如旗下的天富科技城,与其他写字楼载体向“三产”倾斜不一样,建设伊始就以引入“二产”和“2.5产”等成长性高端制造企业为目标,主打桂城首个“定制式工业大厦”开发模式,希望通过帮助企业量身定制厂房的形式,吸引期待在本地有更大发展空间的高端制造企业进驻。

可以预见的是,定制式厂房比标准厂房的吸引力更大,特别对特定的产业。但在做定制厂房的时候,政府和园区能否在服务上也能做到“定制”,或许是这一理念下可为的新方向。而对于未来的探索,也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瀚天科技城十年大事记

2006—2007瀚天科技城开始规划,打造创新、科技、环保的都市型产业园区

2008艾科、瑞州、柯内特等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入驻

2009获得佛山市“三旧”改造示范点称号

2010荣获“广东高技术产业重点培育区”称号

2011“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落户瀚天,成为城市、环境、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者

2012“关爱桂城企业创享家”成立,“关注企业,关爱人”深入人心

2013荣获“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融入垂直电商、在线教育、在线旅游等互联网新经济

2014瀚天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佛山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5聚集300多家科技企业,与行业数百家机构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展

2016各类企业平台型创客空间萌芽

【撰文】张素圈 王诗琪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王虹丹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