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月打通10年断头路改写征拆“不可能” 潮州干出“绿榕精神”
12月31日,2016年的最后一天,潮州近800名干部群众,在市委书记李水华的带领下徒步走完刚刚贯通的断头路。消息传出后,在潮州“朋友圈”引起热议,“绿榕精神”街知巷闻。
很难想象,几个月以前,这条断头路上还密密麻麻分布着各种老屋楼栋。如今从拆到通,此前十年都干不了的事情,8个月就干成了。振奋人心之余,更大的问号迅速生成。
十年断头路如何在8个月内就成功打通?一条断头路的打通,为何迅速成为潮州市民热议的话题?一条断头路何以产生“精神效应”?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南方日报记者 廖奕文 苏仕日 通讯员 潮宣 陈榆
▲绿榕杯活动。林浏伟 摄
十年断头路与城市之痛
2.9公里,开车不过5分钟,可要贯通它,却“走”了整整10年。
这条潮州有名的断头路叫绿榕西路,横亘在枫溪与湘桥之间。从空中俯瞰,它像一张弓,如扇形展开,辐射潮州城与区对接的黄金区域。早在1993-2005版的《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绿榕西路已纳入议程。
绿榕西路迟迟未能贯通,使城市内环犹如肠梗阻,主干道交通压力巨大,加上外环线未能贯通,大量过境车辆穿越市区,交通拥堵成为潮州之痛。
“这条路打通后,更重要是枫溪的陶瓷、潮安古巷的洁具都有一条大道拉出来,整个产业就全活了。”在绿榕西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跃庆看来,绿榕西路还是一条产业大道。
湘桥区凤新街道田中村,位于城市中心区,交通闭塞,较为落后。不止田中村,绿榕西路沿线有不少城中村,多年来受困于交通的封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绿榕西路能够贯通,这些城中村就将成为黄金腹地。
意义许多人都懂,但真动起格,阻力就来了。10多年过去了,规划中的“发展路”“腾飞路”依然没有动静,只因它要穿越湘桥区、枫溪区密密麻麻的居民老区,牵涉上千户,征拆面积达到14万平米以上。在个人诉求和发展实惠的两难中,征拆工作寸步难行。
遗憾的是,不仅仅这一条绿榕西路,潮州市区内还有多条道路和桥梁,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贯通成网。路不通则财不通,路不通则人不通,交通这块短板,成为制约潮州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5年底,潮州提出三年投入324.7亿加快交通综合网建设,其中内环交通网是重中之重,而包括潮州大桥、如意大桥、绿榕西路、护堤路、如意大桥延长线、潮州东大道在内的“二桥四路”贯通迫在眉睫,“路通财通,路通人通”,这既是广大老百姓的迫切诉求,也是潮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闯进会场“理论”与编外“宣传员”
2016年3月初,潮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率先贯通绿榕西路,使之与已建成通车的绿榕北路、绿榕南路相对接。在许多人看来,这根本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多的不理解写在征拆户们的脸上:“搁置”多年的项目,如何拆,如何补,会不会又变成一句空话?
田中村村委主任蔡岳斌坦言,涉及拆迁户太多,村民的土地价值跟十几年前比上升了几十倍,难度很大,村民不支持也不理解,阻力非常大,再加上一拖再拖,拖了十几年,村民从盼望变成失望。
贯通工作启动后,征拆工程就被列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惠民利民是第一位。在动员湘桥、枫溪干部时,市委书记李水华特别强调,面对征地拆迁瓶颈,要做到有情有义、依法依规、综合施策,才能推动工作取得新突破。
4月的一天,湘桥区凤新街道办事处正在田中村召集工作组成员、村干部,开会部署前期摸底工作。在培训工作人员如何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时,一帮老年村民突然闯进会场“理论”,导致会议难以正常进行。
街道办事处主任庄财盛对田中村的情况比较熟悉,为不影响会议的进行,他当机立断,做工作劝说老人们先离开会场等候,开完会后一一回答村民的疑问。街道干部则找到田中村几名思想偏激的村民,与他们交流道路建设将给村里带来的利好。
说理之外,说情也非常重要。10年前,周永龙在韩江对岸的江东岛上担任镇长,往返枫溪江东的不方便,已让他生出打通断头路之念头。一晃十年,当年的镇长如今已是枫溪区委书记,也是贯通绿榕西路枫溪区域的一线总指挥,他说,征拆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突破口就在于能否让干部群众认识到,参与路桥建设是历史给的机缘,“福荫子孙,功德无量,形成了好的氛围,思想工作就事半功倍了。”
枫一村党总支书记佘潮良是土生土长的枫溪人,征拆工作开始后,他先从自家亲属着手,带头做通被征收户的思想工作;村干部佘洽楷以身做法,带头先征拆自家的房屋和铺面。
说情、说理、说势。“只要村民愿意谈,就有希望签订征拆协议,多跑点路,多花点时间,也是值得的。”凤新街道年轻女干部刘冬遂,通过一点一滴的惠民服务,努力做到“阳光拆迁”“以情促迁”“依法拆迁”,让老百姓和企业拆得明明白白。
“很多拆迁户不是反对拆迁,而是怕自己利益得不到保障。我们心中装着群众利益,把工作做实做细一点,那么拆迁工作就能顺利推进。”刘冬遂说,有的拆迁户还通过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宣传拆迁政策,成了拆迁工作名副其实的编外“宣传员”。
枫溪区70多岁的退休教师柯伯,第一个主动到村委会签订协议。年届六旬的丁伯,自家房屋刚刚装修一新,准备作为迎娶儿媳妇之用,听说要修路,毫不迟疑地同意征收。还有一些移居广州、香港等地的居民,在接到征收通知之后,也第一时间赶回来了解情况、签订协议……在外地定居多年的被征拆户吴姨说,“建桥修路是好事实事,虽然我们身在外地,也应该支持家乡的建设。”
与吴姨有着同样想法的征拆户并不少,在采访中许多群众向笔者表示,潮州近年来的变化,使大家有了获得感,有了信任感,是改变的红利让群众的心暖了。
▲已全面完成拓通的绿榕西路潮汕路至新风路段现场。
一句“玩笑话”与“绿榕精神”
当看到800多人沿着还没来得及清理干净的绿榕西路阔步前进时,现场一位干部连连点头,“真不敢相信,不可能的任务居然完成了。”
直到今天,市委书记李水华的一句“玩笑话”还印在很多干部的心坎上。那是2016年3月,在动员会上,李水华对着几百名干部说,“年底举行绿榕西路新春长跑活动,我要带着大家一起跑,如果还有房子拆不了,我和大家架着梯子从房顶上跑过去。”
这句“玩笑话”代表了他的决心和信心:“我觉得要让这种誓言成为一种承诺,一种压力,倒逼大家齐心合力去完成任务。”
陈跃庆至今记得,借着到湘桥区调研之机,李水华书记提出要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一鼓作气推进绿榕西路征收建设,唱响“绿榕速度”。随后,在“二桥四路”推进会上,李水华再次强调,各级干部要学习红军铁血长征拿下“娄山关”的精神气魄,在惠民实践中“拆”出“绿榕精神”。
何为“绿榕精神”?李水华把它概括为“上下同心,吃得了苦,耐得住烦,敢于胜利”,诠释的正是潮州市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顺应民意,充分沟通,最终得到老百姓支持的生动案例。
从一句“玩笑话”到“绿榕精神”催生背后,是干部们冲在一线的冲锋劲头。
征拆工作开始后,刘冬遂几乎每天都在挨家挨户走访中度过,对构筑物进行丈量,对附着物进行登记。这个80后文弱女生,放弃了周末、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克服孕期身体不适等困难,上门做拆迁户的工作。为了能签下一户,一次不通,就跑两次、三次,多的十几次,不少拆迁户由衷折服。
不仅一个刘冬遂,在枫溪、湘桥两区的征拆现场上,干部们冲在一线,磨破了嘴皮、踏破了脚皮,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白+黑”“5+2”“一天一碰头”的工作形式成为常态。
一天晚上,暴雨突袭凤城,湘桥区凤新街道干部来到田中村,准备入户做征收思想工作时,村道已经严重积水,村里供电线路也出现故障。大家顶着恶劣天气,穿起雨衣水靴,趟着漫过小腿的积水,敲响被征收户的屋门。“这种时候你们还来?”起初感到颇为不解的村民,被干部满满的诚意和敬业精神所打动,不少人最终签下了补偿协议。
枫溪区段一户吴姓业主长期定居深圳,被征收建筑物已出租给他人。前期沟通时,该业主提出较高的赔偿金额。协商过程中,每次工作人员都将各种相关表格事先准备好,通过网络发送给业主,给予详细解释,消除了业主的疑虑。签订补偿协议当日,业主要求立即兑现赔偿款项。恰逢周末,银行并未办公,网银转账又有额度限制。工作人员二话不说,将赔偿款项化整为零,分为数次用网银转给业主。过程虽然繁琐费事,但业主非常满意,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正是这股上下同心、吃得了苦、耐得住烦、敢于胜利的“绿榕精神”的引领,8个月间,绿榕西路征拆推进近3000米,征拆面积达到14.5万平方米,妥善安置1092户拆迁户,长达8个月的征拆工作,零冲突、零恶意炒作、零意外事故。
在湘桥区凤新街道党工委书记、绿榕西路湘桥区段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林少勇看来,绿榕西路能够夺取胜利,首先是“勇气”,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勇于担当、善于履职、乐于奉献。其次是“人气”,大家上下同心、吃得了苦、耐得住烦、敢于胜利,群策群力、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第三是“地气”,思想工作进村入户,一户一策,得到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工作“接地气”。
记者手记:
从拒拆到让路的“精神效应”
“没有群众的支持,项目不可能推得如此顺利。”凤新街道莲云村一位村干部深有感慨地说。
事实上,10多年来,绿榕西路的征拆一直就没有真正中断过。可同样的政策,同样的干部,同样的群众,为何这一次能够如愿打通?
在城市发展中,征拆是个难题,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各有不同,但“钱袋”“脑袋”两大法宝不可或缺。过去,受困于“钱袋”,“脑袋”转不动,不敢转,绑住了手脚。而在潮州征拆实践中,“脑袋”动起来了,上下同心,“精神效应”发挥作用,本来看似不可能,潮州做到了。
一位干部认为,发展的节点到了,大家对潮州近两年变化的“拥护”,改革的红利照射到每一个老百姓的身上,大家都知道时不我待,追兵精神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有人把这种红利浓缩为“思想先导、依法征拆、以人为本、维护正义、制度先行”,使得整个过程公平、公开、公正。因此,在征拆过程中,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攻坚,每一个干部对目标不打折扣,决心没有动摇过,广大干群所展现出来的扎实、高效、统一的执行力让人惊叹。
这种执行力如“鲶鱼效应”一般,反过来激活了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原来拒拆的,让路了;原来“理论”的,成宣传员了;原来抗迁的,主动拆了……
事实上,“精神效应”是潮州这一轮发展中的“法宝”。不仅仅“绿榕精神”,过去两年,潮州还先后涌现出了“宁莞速度”“凤泉湖速度”“红头船精神”“一根牛绳”等等。这些名词如出一辙,折射出潮州的人文基因和时不我待的追兵心态。
“不为别的,是大家都认识到,形势逼人但形势更喜人,潮州不能再继续落后下去,需要重振旗鼓,努力赶超。”枫溪区一位干部如是说。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