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中建钢构项目或8月投产!将成全球首个智能生产基地

惠州日报 2017-01-16 08:57

 中建钢构智能制造项目效果图。记者黄俊琦 翻拍

昨日上午,惠阳区2017年项目推进暨中建钢构智能制造项目动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平潭镇举行,集中签约、动工、竣工和增资扩产的重点项目共315宗,计划总投资1054.7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掀起惠阳新一轮发展高潮,为打造10个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型产业园区提供新动力。

中建钢构智能制造项目将成为全球首个智能钢结构生产基地

在平潭镇怡发工业园中建钢构阳光惠州有限公司一期生产基地,10多辆钩机、泥头车整齐停放在一处空地上,准备动工建设。该公司二期项目用地,将建设一个占地30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即中建钢构智能制造项目,计划总投资7亿元,力争在今年8月底建成投产。

中建钢构智能制造项目定位为“中建钢构制造旗舰”,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思想,充分利用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设备,通过MES系统驱动,形成一套架构完善、自动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的工厂智能制造系统。

这个钢结构智能制造项目要建设无人化下料中心、智能化机器人焊接中心、智能化锯钻锁中心、自动化立体物流中心等,应用MES制造执行系统、生命周期系统、智像监控系统、钢材管理系统等,钢结构构件将实现智能化生产。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义俊说,中建钢构智能制造项目力争在今年8月底建成投产,届时将成为全球首个智能钢结构生产基地,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

优质重大项目助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近年来,惠阳区集中力量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五换行动”,抢抓深圳“东进战略”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双十”战略实施,着力在狠抓招商选资、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政务服务上下功夫,促进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先后引进、建设、建成了一大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昨日,惠阳区集中签约、动工、竣工和增资扩产重点项目共315宗,计划总投资1054.7亿元,其中签约158宗、计划投资718.07亿元,动工89宗、计划投资278.96亿元,竣工投产68宗、完成投资57.67亿元。

惠阳区委主要负责人说,这些项目的建设发展,必将掀起惠阳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为打造十个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型产业园区提供新的动力。特别是中建钢构智能制造等项目的动工建设、普发物流等项目的竣工投产,以及伯恩光学、胜宏科技等龙头企业的增资扩产,为惠阳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动力,打下扎实基础,产生深远影响。

在一批优质重大项目的带动下,惠阳区“十三五”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良好开局,预计2016年GDP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经济发展在稳增长中向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转型升级。

大亚湾区继续打造临深创新产业集聚区平台抓好项目建设

新年的第一场雨,并没有让大亚湾区2017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热情降温。昨日上午,大亚湾区2017年重点项目推进暨C5/C9综合利用项目动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记者从现场了解到,2017年,大亚湾区将继续围绕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以保障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顺利投产为中心,以打造“1+N”临深创新产业集聚区为平台,抓好项目建设。

伊科思公司C5/C9分离及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现场。记者黄俊琦 摄

伊科思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

活动当天举行了伊科思项目动工仪式。据了解,该项目位于石化区C4地块,占地16.1万平方米,总投资13.8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年纳税约9000万元。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采用伊科思企业自主研发的乙腈法分离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碳五分离装置,填补大亚湾石化区碳五及碳九产业链空白,对进一步完善和延伸石化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预计今年12月份完工,届时将成为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下游产业链重要的一环。

预计2016年实现GDP445亿元增长5.5%

2016年,大亚湾区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在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上实施“两图”工作法,加快项目顺利推进。据统计,2016年大亚湾区签约、动工、竣工项目共215宗,投资额684.79亿元。在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下,全区经济平稳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350.3亿元,增长5.2%。

今年,大亚湾区将继续实施“挂图作战”推动民生实事、城市建设、重点产业三类重点项目125宗,总投资843.5亿元,年度投资101亿元。其中,投资7.55亿元的乐金化学(惠州)化工有限公司ABS二期项目预计今年7月份开工,2019年初投产,有望实现年产值45亿元。华达通食品级二氧化碳项目,可以将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转换为食品中的二氧化碳材料,不仅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碳排放,而且能达到1.53亿元的年产值。

【记者】张 晨 黄尉宏

编辑 谢志清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