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自然村落众多,历史人文遗产丰富。目前该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有很多新的发现,其中就包括新宁铁路新会段的遗址。该遗址目前的现状如何呢?
在当地村民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司前镇白庙村仓前里,在一条河的岸边和河道里发现了一些建筑遗留物。这里就是这次普查新发现的新宁铁路新会段遗址。
村民梁流文:
凡是年长的人来这里都知道它是新宁铁路的一座桥。因为抗战的时候为了阻断日寇的交通和入侵,当时已下令将公路、铁路全部摧毁,那时已经残了。
村民介绍,当时在这座桥梁附近还建有铁路车站。
村民梁流文:
过那边是白庙新墟,新墟那时是新宁铁路的一个车站。那时的人都在那里上下车站,在那里过的,一路过江门。
根据史料记载,新宁铁路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由著名旅美华侨陈宜禧所创办,1909年通车,是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全国第一条民办铁路。新宁铁路全长133公里,当时穿越新会境内数十公里,途经牛湾、司前、大泽、东门等地,总站在江门北街。
新会区文物部门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在新会境内新宁铁路最大的车站遗址是东门车站的碉楼,现位于新会华侨中学。另外,在司前还有一处铁路桥梁遗址,位于新建村鹿洲里,在2012年已列为新会区不可移动文物,它的结构形状基本与白庙村新发现的这座桥是一样的。
新会区博物馆副馆长林文斌:
我希望地方能够将这些新发现的遗迹好好保护,立些小牌,告诉村民这里是不可以破坏的,这是历史文物来的。
链接:
100多年前的1904年,一位年逾花甲,从美国归来的老华侨带着振兴中国铁路的伟大理想,带着在美国砥手砥脚数十年艰辛劳作积累的倾家之财,风尘仆仆奔劳在台山、新会两县之间,发起了兴建新(会)宁(台山)铁路的倡议,得到了以台山为主的全国各地华侨,尤其是广东的新会、开平、恩平等四邑地区华人华侨的积极入股响应。他是谁?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侨资民营铁路修建第一人,台山旅美华侨陈宜禧。陈宜禧的倡议唤起了台山和新会侨乡人民要实现铁路运输之梦。经过16年的筹建,中国第二条由华侨兴建的民营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一条凝聚着广大华侨华人爱国爱乡光荣传统、为振兴中华出钱倾力浓情厚意的铁路。可是,这条修建历时16年的铁路也仅仅运行了16年,便毁于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之中。新会、台山人民铁路之梦梦碎1937……
新宁铁路虽然被毁,但70多年来,新台两县乃至现今的江门五邑地区人民和侨胞要实现修建铁路联通全国的梦想,始终挥之不去。
综合自江门广播电视台、新会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