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多岁丹灶罗行圩惊艳“苏醒”,“让人找到内心的宁静”

南方+ 记者 2017-01-16 08:31

“印象·罗行”丹灶镇首届竹编文化节在罗行圩举办,精美的罗行竹编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影片《毕业生》主题曲《Scarborough Fair》的旋律中,走进苔痕阶绿、墙体斑驳的旧仓库,看着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和一件件落满灰尘的老竹器,繁华落幕后的静谧,岁月流淌过的安详,还有那竹器中满溢的温暖,仿佛就在眼前、在身边缓缓弥散,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身心不由得松了下来。

这是不少人近日在丹灶罗行圩的真切感受。1月7日—15日,“印象·罗行”丹灶镇首届竹编文化节在罗行圩举办。触景生情的老照片、带着家的味道的竹制器皿、解放初期甚至民国年代的老房子,以及包含乡土气息的地道小吃等,经创意呈现,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前往游览。

这个曾经备受瞩目、商贾云集的古村,正以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宣告自己的“苏醒”。

创意洋溢老街文化节吸引3万多人次

走进罗行圩,到处洋溢着创意。

破败的旧仓库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展厅,一边听着英文歌,一边看着老照片,不仅毫无违和感,还觉得相当惬意;昔日家家户户都有的竹制器皿,随意一放,打上灯光,一点都不“土”,反倒觉得温情脉脉;历经风雨洗礼的斑驳的房屋外墙上,画上了颇具童趣的3D画,既时尚又能唤醒儿时的记忆;走进供销社,漆面剥落的柜台上摆着印着过去年代的奖状,仿佛一下子带你穿越到了那个年代。

“奶奶小时候就经常到这个供销社来买东西,那时候买米、买油、买布都是要凭票的,可不像现在的超市。”来自广州的何三妹原是罗行人,后来嫁到广州荔湾,此次特意带着10来岁的孙子来探寻家乡的记忆,看到一些老照片和儿时的建筑,不禁眼圈发红。

对于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说,这样的场景这些天见得太多。罗行圩此次的文化节吸引了很多本地和周边的居民,统计显示,活动共吸引超过3万人次。其中不少是罗行圩的“原住民”,他们或因婚嫁、或因工作等原因,早年已迁出罗行圩,此次闻讯回来“省亲”,都是感慨万千。有位早年已移居美国的罗行人来“忆苦思甜”,一位妇女摸着竹编就潸然泪下:“我当年就是在这里做这个的。”

虽然活动后几天气温下降,还下起了小雨,但依然没有影响周边市民相约前往罗行圩的热情。

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的丹灶人徐焕芬放假刚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跑来罗行圩。“前几天就在微信上看到要举办罗行竹编文化节,一回到家就赶紧跑来了。感觉很温馨,以前总以为这里已经过时了、落后了,没想到这里处处是艺术、是时尚,还有触动心底的温情。”徐焕芬不停变换着角度将罗行圩收录进手机,她说要发朋友圈,要向她的同学们展现家乡的美,吸引他们来玩。

竹编诉说历史孙中山曾到此视察

据相关史料记载,罗行圩的形成是在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10多年的历史。该地以盛产竹器而闻名,其竹制器具历来是农业、水果蔬菜副业、水产养殖业和建筑行业生产所必需。当时,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用品大至粮仓的硬围小至碗口般大小的淘米筲箕都是竹器制品,罗行竹器无论从产量到质量都是省内首屈一指的,其中用于水果蔬菜运输用的包装,各类竹箩的产量和质量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竹器行业繁盛,吸引八方客商前来进货,来自广州、佛山、中山、顺德、三水、东莞等地的客商循水道雇船艇到罗行圩选购商品。 每逢圩期罗行圩的河旁都停泊了数不清的船只。罗行圩竹器产品供应市场辐射四面八方,带旺了本地区商业和各行业篷勃发展。每逢农历二、五、八日,整个圩市街道都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据当地一位90多岁的老人回忆,孙中山在创办黄埔军校前,曾到罗行圩视察。他认为位于北江支流的罗行段水流平缓,属于水路运输交通枢纽,商业街区繁荣,符合“三民主义”的发展思路,并在此倡导“三民主义”。受此影响,罗行人冲破思想束缚,更敢于创新求变。1925年,孙中山逝世,罗行人为纪念他,将米行街改名为三民街,海傍街改名为中山大街。

随着科技的进步,竹器逐渐被塑料包装物取代,交通方式也由水路转向陆路,罗行圩因此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实,罗行圩是丹灶的一条古村;承载此次文化节的也是一些旧仓库、旧街道甚至一些经过修缮的危房。此次活动是我们古村活化、美丽乡村的一次尝试,也是“三旧”改造的一次创新探索。”翰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小辉说。

为了重兴竹编文化,罗行人此次编制了一只4米多高的竹箩,成功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的竹箩”。在活动现场,精美小巧的竹编制品也获得不少游客的青睐。在罗行圩重聚人气的同时,罗行竹编也正在探寻新的出路。

探寻旧改新路与周边旅游资源整合发展

“我们没有大拆大建,主要是以旧改旧,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用现代艺术的手法将这个地方的文化和情感呈现出来。”谢小辉表示,2017年将为罗行圩制定整体的规划,对公有物业进行必要的修缮,增设雅俗共赏的展馆,引进本土特色的餐饮,希望慢慢集聚一些文化、休闲、艺术、创意的业态,考虑布局一些民国风情的民宿,“希望有一些能让人安静下来的东西,让现代人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

丹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目前重点打造“一岛(金沙岛)两湖(翰林湖、仙湖)”旅游发展战略。其中,翰林湖公园是丹灶新城的重要环境配套,在近两年的着力营造中,水体、草坪、花海、绿道等景观、格局和设施已基本成型,已成为本地及周边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金沙岛环岛绿道正好是全程马拉松的长度,2016年已举办半程马拉松比赛。

罗行圩正是金沙岛内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其距离翰林湖很近,而且紧挨南沙涌,金沙岛环岛绿道经过罗行圩,因此很方便与丹灶镇内的其他景点联动起来。谢小辉透露,将用绿道把罗行圩与翰林湖公园、丹灶新城连接起来,推动丹灶镇内景点优势互补、串珠成链,从而让到丹灶休闲度假的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

9天的活动不仅吸引了居民、游客,也吸引了美院的专家学者,和周边地区的政府人员。在罗行竹编文化展馆内的留言本上,不少游客留下了心声。来自顺德的劳俊杰留言说:“独特的文化内涵让人耳目一新。”落款为“明儿”的游客说:“游走在昔日曾那么熟悉的街头巷尾间,彷如前半生所历一一重现,含着泪在缅怀和感慨中走过千步万步。衷心祝愿生我育我的罗行圩更繁荣更兴旺!”

【撰文】盛正挺 张君浩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王虹丹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