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春运:一个90后返乡摩骑群主的情暖人生路

南方+ 记者 2017-01-15 12:25

1月13日,春运第一天。回广西贵港老家的江正文,出现在佛山龙山加油站的摩骑大军里,他看起来帅气的头盔在人群里显得特别抢眼,这是他第三年骑摩返乡,穿上”情暖驿站“新送的反光背心准备踏上归途。

江正文从佛山龙江回贵港的老家港南区北塘镇大兴村,全程500多公里,摩托骑行的话,得花十一二个小时。去年,赶上寒潮,天寒地冻,回到家已是凌晨十二点多,比往常骑多了两个小时。

其实,这一点艰辛对于江正文,算不了什么,今年才25岁的他,却有了丰富的打工阅历,多地辗转工作、组摩骑群,跟同龄人相比,他看起来显得成熟。他说话单纯而直接,慢慢听来,故事剥开一层又一层。

江正文

当摩骑群群主

临近过年回家,江正文所在的摩骑群也变得越来越热闹,商量着怎样回家,甚至计划着来年去哪里骑行,“他们打算骑行到西藏、云南”,从龙山加油站出发,路途停歇了两次,到康州北加油站喝过暖粥后,江正文开始有时间看QQ、刷朋友圈,而更多的注意力落在摩骑群上。

他是这个摩骑群的群主,非常熟悉关注群里的动态。这个群建于2013年,建群是出于联络感情以及分享出行或回家信息的考虑;群里有261名成员,一拉二、二拉三,这个群也越来越庞大。他熟悉的成员有一百二三十人,群里成员大部分同是广西老乡,都在佛山打工,人情风俗相近,这个群也成为江正文的“家”,他就是家长,把群里成员的关系联络得融洽,结交了许多真挚的朋友。作为摩骑爱好者,他也指导群友买合适的摩骑装备,比如特制水鞋、防水手套,等等。

2014年的时候,他们一群人还一起骑行至广西北海。当天,他就是带队人,骑在摩托车上,拿着对讲机,控制队形、引导路线;回忆起来,他眼里似乎还陶醉在当时热闹欢乐的场面里,那趟北海骑行,他特别有组织策划能力,还专门安排摄影,在北海银滩上留下许多难忘瞬间。

江正文的摩托车买了已经有四年,被他保养得好,并不显旧,自从有了摩托车外,骑摩不仅成为他在龙江打工的代步工具,更是形成一种爱好,在广东打工,跟老乡们,一起摩骑至黄埔古港、大沥一些古朴的地方,观光赏景;他也喜欢他家乡贵港的平顶山、石达开水库、东湖,摩骑让他更加自由出行。

每至夏天炎热的时候,他会在郁江里畅泳,自由呼吸,自在舒长;骑行在路上,特别是晴天,他同样能感受到这份自由,这一点之于像他这样的在外打工者是弥之珍贵的,若迎面而来同是打工老乡,远远打声招呼,不觉身在他乡。

每次骑行在家乡广西的路上,最让人过眼难忘的是,不高不低的、分开耸立的小山,以及缓缓铺开的江河,沉浸在这番自然平和之中,他心底无比惬意,腼腆的他也总是把这份惬意默默藏在心底,仿佛隐隐闻到桂花飘香。

江正文骑行在路上

记得心中的每一个情暖驿站

又是一年摩骑返乡时!1月13日,天气骤冷,还下起了小雨,虽不及去年的寒冻天,路滑、小积水多,江正文的摩骑回家路也需格外小心。路过康州北加油站时,雨下得更密更厚,大卡车飞驰而过,加油站前方的路也扬起飞泥。休息一阵子后,他扎紧车后架上驿站送来的爱心大礼包,戴紧头盔,束紧衣领袖口,江正文准备再出发。

经过康州北后,江正文一个站接一个站数了下来,还将经过梧州东、平南、贵港,“这几个地方都有‘情暖驿站’”,他心里清楚。自前年中石化工作人员到他厂里做“情暖驿站”活动报名宣传开始,“情暖驿站”就成为他心底温暖的名词,对于有摩骑爱好的他来说,也是路途上一道最美的人文风情。

在驿站里,喝姜茶、喝热粥,再整理一下行头,是他再熟悉不过了。虽然今年是第三年摩骑返乡,但是他对“情暖驿站”所提供的服务也已非常熟悉,从哪里排队去领爱心礼包,驿站里哪个爱心服务点可以加机油,等等。而且,他觉得驿站提供的手机充电服务特别管用,让骑行者的手机保证电量,必要时,可以成功导航,找到回家的路。

今年,他厂里放工比其他老乡的早些,所以,13日当天,只有他一个人骑行在回家路上,但是,他心里头还惦记着过几天也要骑摩返乡的许多老乡,希望天气能放晴,让他们路途显得轻松。

其实,无论是他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一起骑行,他都特别注意休息与安全,每次路过明城收费站附近时,他都停下来,喝水休息,补充体力,这是他第一个休息点,也成为他心中的约定。而每次路过康州北加油站,看到情意暖暖,志愿者们提供各种爱心服务,他心里也觉得更加踏实,似乎回家的路并不遥远。

他家中的父母总担心他一路的骑行,像去年遇上寒冬天,估算一下,回到家可能已是夜深,江正文就早早给往家里打电话,让父母先睡,别等他。从白天骑进夜黑,路过一个个驿站,他享受到驿站提供的热茶、饼干,解渴充饥。

情暖驿站的服务在升级,他的回家路也更加温暖。以前回到贵港,继续往家的方向走,需要排队搭渡轮,若运气不好,可能会错过最晚班的渡轮,只好等候第二天的轮班,现在,渡口修了大桥,让归途再也没有这个最后的担心。

江正文骑行在路上

勇敢走过人生的辗转站

摩骑路上,有沿途的风景,有熟悉的打工面孔,有嘘寒问暖,江正文也记得心中的每一个情暖驿站。而在他的人生阅历里,也是靠着他勇敢前行,发现温暖,勇敢地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这些年,在佛山龙江算是安定了下来,在一家家具厂工作,每一个月能拿到四千多的收入。他勤俭节约,不抽烟不喝酒,一年一般只在换季时买衣服,而且,一般在地摊里,挑选物美价廉的,一般一件只需掏二三十块;唯一稍大的开销就是,偶尔跟老乡们吃一顿宵夜;一算起来,用不着细算,他非常肯定地说:“每一个月能实打实存2800元吧“。

现在每月拿四千多的工资,且能存上大部分的钱,江正文跟刚十年前在中山打工比起来,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十年前,经老乡介绍,跟十几个老乡在中山一家印花厂打工,厂里条件不好,扣掉伙食费住宿费,每一个最多领四百二十多块。因为工资低,待了不够一年,他早早地结束在中山打工的生活,2008年,他回到贵港,先是干起五六个月的餐厅写单活,离开餐厅后,找工作去了南宁吴墟,进了一家砖厂,那是他吃苦最多的时候。说到吃苦,他又记得在才七八岁的时候,就在田埂上扛稻谷,一袋扛不过来,就减成半袋,一步步地把力量练起来。

结束了砖厂五个月的打工生活,家里人建议去跟亲戚学修理汽车,高温天,在公路上学换轮胎修骑车,多苦多累多脏,他倒不怕。只是在汽车修理店,睁眼闭眼,工作累了就睡,对于是年轻人的他来说,总觉得缺点什么,由于依然对外面世界充满期待,他决定再来广东。

又踏上异乡打工的日子,2010年,江正文首先在顺德大良的一家餐厅厨房打杂活儿,一干就一年多。而他开始来龙江是在2011年,开始在家具厂工作,先后在官田、东头换过工作,现在在龙江东海安定了下来,待了两年,随着收入渐渐可观,他也换了几台新手机,而且用上智能机,当然价格都在一千元左右。

因为离家远,随着年龄渐长,江正文也特别羡慕成家的同龄人在老家安安稳稳地开起了“夫妻店”,他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他说遇见合适的姑娘靠缘分,每年春节回家,家里人给他操心相亲的事情,一说起来,他又显得腼腆,”看缘分吧“。

今年,他摩骑返乡回到家已是凌晨一点多,在路上走了十四个小时,回到家倒头就睡。盼着过年,同学聚会也多了起来,江正文的父母亲、哥哥姐姐估计又开始替他操心他的人生大事。

江正文也非常能体会到父辈一代的艰辛,生活的地方几百里没有一家工厂,往往靠干农活谋出路,从小跟着家人弯腰弓背收稻谷、晒稻谷躲下雨天,懂得吃苦在他心底扎下了根儿;同玩伴们在地里翁番薯,回忆起来,一切如昨,他显得特别放松。

出门打工,那些年经历的风风雨雨,让他成为90后打工者的正能量代表;走在摩骑返乡路上,情暖驿站的爱心服务留在他的认知里,作为一名摩骑群主,他也懂得去关爱摩骑路上的同行者,更看见温暖。

编辑 洪鑫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