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河残联助残疾人“揾工”,1682人已就业

南方+ 记者 2017-01-13 07:39

卖凉茶开网店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突围!”11日,天河区残联举行新春茶话会,阿辉的妈妈作为残疾人家属代表进行了发言,今年她要支持儿子开网店;当天,患有精神二级残疾的陈真(化名)领到了第二个月的工资,爱笑的她是凉茶铺的门面担当。

开网店、卖凉茶,天河区的残疾人士走上了从受助者到自主就业创业的转型之路。他们的背后有着天河区残联的支持,从成立就业培训基地、举办招聘会到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天河区残联联合各类社会资源,创新服务帮助残疾人士就业创业。

广州首家残疾人自主营业凉茶铺

“善水坊”的门面担当

“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凉茶?”“最近有点上火,喝什么好?”“建议哥哥您喝去火茶。”穿着黄马甲的陈真笑容满面。付款时,陈真还提醒道:“可以微信付款哦。”因为说话温柔、爱笑,陈真很受顾客喜欢。

“善水坊”凉茶铺位于石牌东路的二天堂大药房内,与广州随处可见的凉茶铺并无太大差别。即便是经常光顾的顾客,可能都很难发现凉茶铺招牌上的一行字——天河区残疾人就业点。

今年38岁的陈真,精神二级残疾,此前和母亲一直靠政府补贴为生。很长一段时间里,陈真的生活就是每天到工疗站托养,活动范围很小,日复一日。陈真越发封闭自己,羞于与别人交流。

转折始于2014年。天河区残联开始尝试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探索,成立天河区心智障碍者就业培训基地,对心智障碍者进行技能培训。去年初,天河区残联联合各类社会企业资源,成立广州市首家残疾人自主营业的凉茶铺“善水坊”。这一举措在全省心智障碍者就业扶持工作中,也属首创。

陈真是天河区残联心智障碍就业试点项目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在天河区心智障碍者就业培训基地,学员们会进行礼仪、语言、保洁等技能培训和心理方面的培训,让他们习得社会交往工作技能,敢于走向社会。

在凉茶铺,学员上岗前还要学习卖凉茶、收钱、找钱等销售技能,以及凉茶药理知识,以便为顾客推销合适的凉茶品种。去年9月,经过前后近2年的培训,陈真被推荐成为“善水坊”凉茶铺的销售员。“陈真的技能培训表现也不错。”天河区残联就业辅导员林媛说。

“陈真能力强很爱笑,招顾客喜欢,所以业绩不错”。二天堂大药房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陈洁玲说,设置残疾人就业点前确实有顾虑。但二天堂过去曾与天河区残联合作捐助“爱心餐”,发现学员都很好,老师很负责,整个项目运行顺畅。“陈真刚开始来也很害羞,倒茶都会手抖,但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她已经成为凉茶铺的门面担当了”。

如今,陈真每月有稳定收入。“第一次拿工资,我在网上给妈妈买了一双鞋、两件衣服,花了200多元。这次拿到工资,可以好好过个年。”陈真很满意现在的工作。“现在敢主动和人打招呼了,每天吃得好睡得好!”

“很惭愧,我自己都觉得我女儿不行,政府却没有放弃我女儿,给了她自食其力的机会。”陈真的母亲感慨良多。

目前,这一举措已惠及天河区近200名有就业能力的心智障碍者,并成功帮助20名心智障碍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上岗就业。精神四级残疾的周生,如今是凉茶铺的分装员,偶尔兼差配送临近的订单,忙得不亦乐乎。“以前大家说我是傻子,现在我去送货,大家都给我点赞”。

“市民路过时在凉茶铺买碗凉茶,就能让凉茶铺一直运营下去。”天河区残联负责人表示,成立就业培训基地的初衷是拓宽残疾人的就业渠道,但更重要的是让社会看到他们自强不息的面貌,带动更多企业参与,惠及更多心智障碍者上岗就业。

与区内机构合办电子商务培训班

残疾人自主创业开网店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突围!”11日举行的天河区残联新春茶话会上,阿辉的妈妈作为残疾人家属进行发言。谈起儿子阿辉(化名)的经历,辉妈觉得简直就是“从天堂到地狱,人生中完全没想过这些事”。

阿辉曾是天河区一家外资公司中国区的财务主管,38岁时事业正如日中天。直到有一天他突发脑溢血,左脑受损,右手右脚几乎丧失行动力,语言功能也日渐丧失。眼看着儿子的右手仅能勉强抬起,心里有无数想法,却不能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出来,辉妈非常痛心。

偶然在小区里碰到街道负责人,了解了天河区残联的相关服务后,辉妈觉得生活仿佛向她打开了一扇大门。很快,辉妈就在天河区残联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领到了独生子女父母补助,享受到5000元额度的家庭无障碍改造以及天河区残联的居家康复等福利政策。“感觉找到了一个家,有了依靠,什么事都可以跟他们说”。

去年9月到11月,天河区残联与区内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合作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阿辉成为10名参训学员之一,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培训,涉及的内容包括电子商务、计算机、开网店等方面的内容。

辉妈惊讶地发现,阿辉患病后逐渐遗忘的专业知识,在培训时仿佛被唤醒了一样。“这都是他过去非常熟悉的内容。”辉妈说,阿辉也觉得电商这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很适合自己,因为行动不便,语言表达也有问题,去单位上班并不合适。

春节后,阿辉打算开个网店,自食其力。“我们年纪大了,不懂这些,媳妇也要上班,但完全靠他一个人也搞不了。而且网上已经有千千万万家网店了,我们要选择什么行业切入呢?”尽管对儿子的自主创业感到迷茫,辉妈还是意志坚定:“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突围!”

辉妈的信心来源于培训班其他学员的实践。据了解,培训班里有4名学员已成功开了网店,经营产品包括汽车配饰、家居服和运动产品。

“一些肢体或精神残疾的人,本身拥有高学历,完全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这种形式就业创业。”天河区残联残疾人康复与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希忠表示,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区属各机关事业单位会提供相应的公益性岗位,但岗位毕竟有限,所以他们通过培训、举办针对残疾人的招聘会等方式多方面地促进残疾人就业。

据介绍,2016年6月,天河区残联与天河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区残联就业服务中心举办就业创业培训,参训残疾人共40名,当场有14名残疾人与4家企业初步达成意向。电子商务培训班是他们的新尝试,办班期间,他们联系了多家企业,最终有3家企业亲临培训现场跟踪学员的学习效果,并为学员提供就业岗位。结业典礼当天,有两家爱心企业到现场招聘了两名学员。

从捐助物资到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开始,凉茶铺是我们自己的员工在销售凉茶,天河区残联联系到我们,希望在残疾人得到关爱、帮助之外,获得就业渠道,希望将我们这里作为实习点。”陈洁玲说,凉茶铺“善水坊”并不是二天堂大药房与天河区残联的第一次合作。

几年前,二天堂大药房就为天河区康园服务中心棠下街康园工疗站和石牌街康园工疗站的100名残疾人朋友免费提供一年的午餐,也曾多次资助天河区残联举办的残疾人趣味运动会。

在与残疾人朋友打交道的过程中,陈洁玲发现,他们自信心不足,“觉得自己是残疾人,而给钱给物给再多,资助也只能提供短时间的帮助,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陈洁玲认为,相比于直接捐财捐物,培养残疾人自身的就业能力,获得自我认可更重要。与其将凉茶铺“善水坊”每月几万元租出去给其他机构运营,不如给他们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让他们能自力更生。“这样做也是希望有更多企业帮助他们就业”。

在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天河区残联很注重引进企业的力量。曾有企业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存在困惑,认为“残疾人保障金支出大”。针对这一情况,天河区残联曾多次前往企业进行沟通,向企业负责人宣传国家关于征收残保金的相关法规政策,建议企业应尽量安排残疾人就业。按照政策,当残疾人员工占比达到1.6%时,企业可免交残保金,不仅能解决残疾人就业,也能减少残保金支出,减轻企业负担,实现双赢,而天河区残联也会为有需求的企业推荐符合上岗要求的残疾人。

目前,天河区累计适龄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已就业人数共1682人,实现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残疾人100%就业。2016年度残疾学生教育补助共计发放24.85万元,惠及全区365名残疾学生,实现有就读能力和就读需求的适龄残疾儿童100%就读。目前,天河区有无障碍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2800多户,100%实现了无障碍改造,圆满完成残疾人“三个100%”工作。

记者手记:全面实现小康 残疾人也不掉队

初见陈真时,我们立刻被她微笑而淡定的神情所吸引。先是根据我们的需求推荐合适的凉茶,倒茶的动作也干脆利落,还不忘提醒我们可以微信支付。有顾客说要付零钱时,她又细心地帮忙拿着凉茶,以便顾客取钱。很难想象,陈真刚来到“善水坊”凉茶铺时,倒茶都会手抖的样子。

新春茶话会上,辉妈打扮端庄典雅。谈起儿子的经历时,声音偶尔颤抖,却一直保持着平和的神情。只有在谈到儿子今年要开网店的计划时,在述说了各种创业的难题后,她的音量突然增大:“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突围!”

给予他们信心的,是天河区在全省率先出台的《天河区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资助管理办法》,也是天河区残联一直在探索的残疾人支持性就业项目。比如天河区心智障碍者就业培训基地,联合各类社会资源开办的广州首家残疾人自主营业凉茶铺。在“双创”热潮中,天河区残联还不忘发挥天河区互联网产业发达的优势,与区内机构合办电子商务培训班,让残疾人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实现自主创业。

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提出,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必须补上残疾人事业的短板,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尽快缩小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规划纲要还提出大力促进城乡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多渠道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任务。

全面小康社会,残疾人也不掉队。对于残疾人而言,一份工作或许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入场券”。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可。从捐助物资到拓宽就业渠道,天河区残联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社工服务等方式创新服务,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更多出口。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邓红英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