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和肺移植已经够尖端了!
心肺“打包”联合移植呢?
国际上公认是难度最高风险最高的手术
国内少有医院能够开展
但这难不倒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谢少波
2015、2016年连续两年
他都成功开展了超高难度的心肺联合移植
本已濒临死亡的患者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
不仅技术高超,他还心怀贫苦患者
4年里他亲自去贫困地区义诊60多次
“打捞”那些没钱来大医院做手术的危重患者
帮助了许多本来已经放弃治疗的病人
心肺“打包”换
她从死亡边缘被拉回
2015年9月,谢少波去河源义诊时,30多岁的李远静被家属用推车送了过来。
她患的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情已经很严重,全身水肿,因为缺氧而嘴唇发紫。
她身体很虚弱,但只能半坐着不能躺下去,已经半年多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谢少波用带过去的超声设备给李远静做检查发现,“如果不立即进行手术,她预期寿命不会超过一个月。”
然而,此时要救命,就只有心肺联合移植一条路了。
谢少波说,在早期病情还没有累及到心脏时,把肺换掉就能解决问题。
但是,李远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心脏功能即将衰竭。只做肺移植效果不好,风险也很高。
回来向医院汇报后,谢少波就把李远静接到了广州做手术。
李远静家经济困难,拼尽全力也只凑来十几万,远远不够手术费用。
谢少波向医院申请减免了她的部分费用,并为她联系社会的救助,手术最终顺利开展。
心肺联合移植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
专业人员去捐献者处取出完整的心肺,在低温状态下用保护液运送回来
第二步
通过一个切口将病人的心脏和肺移除,再把连接心肺的主动脉、淋巴管、大神经等重要组织器官游离出来。
这期间一点血都不能出,不能损伤各组织器官的结构。
第三步
把心脏和肺接上去。
在整个手术期间,病人都要靠体外人工心肺机维持其它脏器的血液供应。
手术共进行了6个小时,很成功。
谢少波说,所有参与的手术人员,之前都参加过类似的手术,都在国外接受过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培训。
正式手术前,他们组织了几次全院大讨论,还用了8头猪,做了4次动物实验。
如今,李远静的心功能从四级改善到一级,从完全没有活动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到完全如正常人一样呼吸畅顺。
术后满一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她的生命是别人给予的,“当时已到了死亡的边缘,是医院在关键的时刻把我拉了回来。”
4年义诊60多次
他收到了300多面锦旗
李远静只是谢少波帮助过的患者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他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因为当地医疗条件受限,无法开展这样的手术,患者的家庭也往往无法负担手术费用。
这些病人通常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更重更复杂。
谢少波在赴全省各贫困地区义诊时,将他们“打捞”出来进行救助,让他们最终重获新生。
“如果我们不去做义诊,医院不为他们进行医药费用的减免,那么他们就往往会放弃治疗。”谢少波说,这部分病人是最需要救助的对象。
4年来,谢少波都会定期去贫困地区义诊,前后达60多次,脚印踏遍了全省,为贫困家庭的患者进行诊断、回访和复查,遇到需要救助的病人就会接到医院进行手术。
据统计,四年来在广医一院得到救助和治疗的心脏病病人,共有2000多例,其中很多病人得到了免费治疗。
“让他们去宾馆住,就会增加更多的花费。”谢少波说。
来谢少波这里治疗的很多儿童患者,父母一直都在外打工,他们能只能由爷爷奶奶带过来看病。
老人和孩子们之前没有来过广州,到了车站,往往找不到方向。细心的谢少波就组织志愿者去车站把他们接过来。
谢少波不仅让他们不因贫穷而放弃治疗,还要得到有尊严的治疗。在病房里,得到救助的病人和非救助的病人混住,让贫困患者不会觉得自己“被施舍”。
每周四,医务人员和医院志愿团体还都会去慰问贫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病患者,与病人进行交流,跟他们玩一些互动的游戏。
为了表示谢意,尽管经济困难,很多病人出院时都坚持要给谢少波和科室赠送锦旗,至今锦旗已经累积到了300多面。
摄影:万稳龙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