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活动交通管制、道路施工封路、节假日出行困难……这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都让市民和交通部门感到头疼。今年中山两会上,政协委员梁晓珩提交了《借力数据智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提案,他建议,可导入人工智能,提高道路管理效率和预判能力,为重大活动交通管制影响、节假日交通峰值研判、建筑施工及落成交通影响等方面提供趋势研判。
“参照广州、深圳等城市做法,构建宏中微观和城镇一体化的交通模型体系,建设交通信息采集及仿真系统。”梁晓珩指出,可建设交通信息采集及仿真系统,综合动态交通数据与道路建设数据,以交通量化分析为基础,实现居民出行特征采集、动态交通管理、综合路网规划、交通综合经济效益分析等智能交通管理功能。
他指出,可总结孙文中路、民生路等城区道路微循环管理优秀经验,构建城市道路微循环策略仿真模式,综合居民出行习惯和道路通行数据,参考国内外交通管理研究成果,拟定城市道路整体规划和微循环管理策略,通过计算机仿真,预判道路规划、建设和微循环管理效果,强化城市道路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能力,避免当斯定律的发生。
至于市民感到困扰的占道施工工程,他建议可参照广州市占道施工管理工作经验,加强占道施工工程管理。首先是实施占道施工交通预评估仿真试验管理,明确要求在城区兴中道、起湾道、博爱路、中山路等主干道进行施工时间1个月以上的占道施工工程,其施工方需在施工前提交施工方案并先进行交通预评估仿真试验,控制有关工程对城市交通的时间和流量影响。其次可综合应用工程进度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围栏等信息手段,严格管控占道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范围,控制有关工程的进度和空间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