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看病难、看病贵”是每年深圳“两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今年提交的多份政协提案再次直面这一难题。
来自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的调研显示,2016年深圳市属公立医院出院人次增幅8.4%,高于全市医院类机构平均增幅,床位紧张、手术室超负荷运转、部分择期手术排期较长等现实问题困扰着医院和患者。对此,政协委员建议,深圳需要在市属医院引入日间手术服务新模式,这样一来,患者住院时间可缩短80%左右,手术费用也要降低20%,对提高市属医院医疗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起到重要作用。
◆调研:
市属公立医院出院人次上升近一成
日间手术是一种按计划住院、手术,经过短暂的康复后于术后 24 小时内出院的手术模式,最早由苏格兰小儿外科医生 Nicoll 在 1909 年提出 。日间手术在国外起步早、患者接收程度高、发展快。2014年,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美国等欧美国家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超过50%。1991年,中国香港尝试日间手术,2006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规模化的开展日间手术,2009年10月华西医院成立日间手术中心,规范化开展日间手术。
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的调研指出,在国内的实践中,日间手术表现出多、快、好、省的有点。对于相同手术,日间手术的住院时间比住院部住院时间缩短80%左右,医院床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手术量大幅增加。在预约手术时间方面,当天住院当天手术,大部分日间手术术前等待时间已经缩短50%以上。因治疗时间的大幅缩短,对相同的疾病,与住院治疗相比,日间手术在减少医疗费用方面是很显著的。在国内,日间手术病人的费用与住院部比较降低20%左右,主要是药费、护理费、治疗费的减少。对于病人及家属来说是既省钱又省事,也减少了医保总支出。对医院来说,床位资源合理化使用,平均住院日降低。
在深圳,也迫切需要引入日间手术服务新模式来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据统计,2016年市属公立医院出院人次增幅8.4%,高于全市医院类机构平均增幅。同时,市属公立医院承担的住院工作量占全市公立医院和全市医院的比重分别为39.1%和34.0%,较上年略有上升。2016年,市属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95.8%,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1天,与上年基本持平,部分医院科室如产科等床位使用率达到130%,不仅给临床医务人员带来了工作压力,而且存在医疗质量与安全隐患,同时患者的体验会较差。市属医院依然存在床位紧张、手术室超负荷运转、部分择期手术排期较长等现实问题,需要引入日间手术服务新模式改变现状。
◆建议:
可在市属三级医院先行先试
医药卫生界的政协委员们表示,日间手术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
对此,他们建议,深圳可在市属三级医院先行先试日间手术,到2018年,至少3家三级医院试点开展日间手术,初步建立日间手术组织管理模式,完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和诊疗标准体系,力争在3-5个临床专业开展日间手术,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达到10%以上。完善试点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模式,逐步形成“手术在医院、康复在社康”的“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并适时在全市三级医院推广。
不过,在调研中,政协委员们也发现,深圳要推行日间手术还存在一些政策瓶颈,亟待尽快解决。比如关于日间手术病种及术式推荐问题,国家卫计委推荐了43种日间手术病种及术式,而深圳市卫计委尚未明确是否参照国家推荐的43种日间手术病种及术式开展日间手术,以及深圳是否制定深圳日间手术补充病种及术式目录。还有日间手术病种临床路径、日间手术准入标准、日间手术费用、日间手术病历管理以及转诊等问题需要解决,市卫生计生委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