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国税收入突破千亿元,将重点支持“倍增”计划

南方+ 记者 2017-01-11 09:21

作为全国第二个国税收入突破千亿规模的地级市,2016年东莞的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八成,收入质量位居全省第3。10日,《关于东莞市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提交东莞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进行审议,东莞市财政局局长罗军文对预算报告进行了解读。

国税收入突破千亿元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深入推进、“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东莞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4.7亿元,可比增长8.2%,收入规模稳居全省第4,收入增速居全省第6。

截至2016年11月8日,东莞市国税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1023.45亿元,同比增长27.28%,东莞也成为继苏州之后全国第二个全年国税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地级市。具体到东莞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431.1亿元,可比增长12.9%,占79.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收入质量位居全省第3。其中,市国税局征收收入193.6亿元,可比增长4.1%;市地税局征收收入237亿元,可比增长21.1%。

东莞市财政局透露,去年尽管房地产火热,涉及到房地产的税收绝对值有所增加,但占比仍仅为18%,来自于制造业的税收占比为43%,居所有行业类别之首,制造业还是东莞主要的税收来源。

“可以说,在减税降费的政策环境下,东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速和质量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证明东莞市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罗军文说。

与此同时,去年东莞为企业降成本,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包括免征堤围防护费、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34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市级收入。此外,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减轻企业融资成本等。截至2016年11月底,东莞市已为企业减负208.5亿元。罗军文说,汇总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剔除重复计算部分,2016年东莞市征收收入872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新增债券收入、置换债券收入、上年结转结余等,2016年东莞财政总收入为1370.7亿元。

今年土地出让收入预算大幅下降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3.3亿元,可比增收50.6亿元,可比增长9.5%。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补助、划拨和调入等,2017年东莞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82.3亿元。

2017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8.6亿元,减少53.9%,主要是受楼市限购政策影响,土地出让市场形势尚不明朗。

“今年东莞的土地出让收入预算为119亿元。去年的土地出让收入295亿元,比上年大幅增加,这一方面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火热导致地价高企,另一方面因为2015年有60亿元土地出让金结转到2016年支付。”罗军文说。

汇总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结余等,2017年东莞市财政总收入预计为861.8亿元。今年东莞市预计安排支出847.7亿元,收支相抵,2017年底结余14.1亿元。

此外,今年市级“三公”经费继续下降,今年“三公”预算为13496万元,占市本级支出的0.4%,同比减少7万元。

聚焦2017财政预算重点支出

关键词一:倍增大力支持开展“倍增”计划

根据《预算报告》,2017年东莞市财政在继续安排20亿元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新增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200家试点企业实施“倍增”计划,围绕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兼并重组、融资租赁、定制化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在财政投入上给予倾斜支持。

具体为经信、商务、科技、金融等产业部门原有和未来出台的重点专项财政政策,对试点企业实行定向倍增扶持。属于普惠性的扶持政策,资助比例和限额可按原有资助基准翻一倍执行;属于竞争性的扶持政策,资助资源大幅向试点企业倾斜。

罗军文说,在具体财政资金安排方面,将用1.3亿元对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安排8064万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安排9300万元,积极引进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安排3750万元,落实孵化器“筑巢引凤”计划,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及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我们通过财政的大力支持,加快实现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探索东莞市集约高效发展新路径。但财政的资金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关键看企业自身。”罗军文说。

关键词二:造血扶持次发达镇统筹园区发展

为增强次发达镇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全市均衡发展,《预算报告》称,今年按照市委要求,市财政在继续加大对次发达镇一般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造血”功能。

罗军文说,市财政和全市参与分成税收收入前10名的镇街,按照6:4的比例共同出资,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扶持次发达镇产业发展资金池,主要用于8个次发达镇引进培育重大产业项目、项目用地拆迁统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实现快速发展,实现“造血”与“输血”相结合。

为增强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市财政灵活采用注资、贴息等方式,支持园区投融资企业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在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逐步构建政府财政支持与市场发展机制相结合的园区投融资体制,增进园区发展内生动力。

关键词三:基建启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市财政安排基本建设支出74.1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安排12.1亿元,并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轨道交通方面,综合运用结存的政府债务资金、国开基金、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基金、企业债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全力保障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的资金需求。

“目前,东莞市财政出资50亿元,与银行金融机构一同设立了200亿元的资本金,最多可撬动300亿元的社会资金,合计500亿元可用于1号线建设。”罗军文说。

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支持交投集团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保障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投入,推动东莞市基础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城市承载力。

关键词四:民生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2017年,市本级民生支出为281.1亿元,比2016年增加25.2亿元。在社会保障方面,将低保对象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改由市镇财政全额负担,按照每人每年2977元的标准,市财政新增安排1262万元;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610元/月提高到720元/月;将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3.5万元下调至3万元。

医疗卫生方面,安排1.4亿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上调至50元/人;新增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经费、医学研究所专项经费、镇街院长专项资金等财政补助项目5849万元,支持东莞市创建国家卫生强市。

公共教育方面,东莞将安排26.3亿元,用于补助镇街教育经费及保障市属学校经费。罗军文说,在“十三五”期间,东莞将新设总额6.5亿元的民办教育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优质民办学位、民办学校硬件提升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此外,在公共交通方面,东莞市今年将安排5.6亿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试行政府购买公交服务。

统筹:靳延明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靳延明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冯文美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