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辉当选广州市市长: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

广州发布
2017-01-11 10:03
+ 订阅

(新一届广州市政府领导班子 )

1月10日上午,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广州市政府领导班子。

新班子中,温国辉当选为广州市市长,陈志英、杨江华、王东、蔡朝林、黎明、马文田当选为广州市副市长。

在随后召开的记者会上,温市长回答了现场记者的提问。

新一届政府将如何努力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温市长:去年2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广州市是广州省的省会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我的理解有三个关健词,一个是重要的,一个是国家的,一个是国际性的。我想国务院对广州的定位,就凸显了我们广州在全国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第二也凸显了国家赋予广州在未来参与全球的竞争和合作,参与全球的资源配置,这样的任务和职能。

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包括媒体支持的结果。从去年的情况看,我们全年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95万亿元,保持了8.1%的增速。经济规模、经济总量是实力和优势的表现之一,但我在这里更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广州其他的实力和优势。比如说,国家赋予广州的定位是国际性的综合交通枢纽,这是在国家“十三五”规划里面,把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定位国际性的综合交通枢纽。

广州,大家知道,全球的城市,港口和机场能够同时进入前二十名的,全球只有六个城市,洛杉矶、上海、新加坡等等,广州是其中之一。广州2016年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5960万人次,全球排第16个,广州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5.4亿吨,全球排第6,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75万标箱,全球排第7。广州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名符其实的。

第二,广州是千年商都,一说大家立即会想到,我们第一展广交会,同时广州先后5次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从量上来说,去年广州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了8700亿元,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了8490亿元。现在在广州投资的世界500强有288个企业,在广州我们还有55个外国的领事馆。如果是新业态新模式,现在大家正在用的微信、唯品会都是诞生在我们广州。

第三,广州历史底蕴深厚。广州建城至今2230多年,它作为岭南地区或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广州集中了全省2/3的高等院校,全省77%的科技研发机构,全省10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还想特别强调的是,在座的你们在广州的媒体,我认为也是全国最强。你们在广州也代表了广州软实力的重要部分,我也为广州拥有你们这样的媒体感到骄傲,所以我们的教育、医疗、人才、文化资源是有底蕴和厚度的。

第四,广州“十三五”规划要建设高水平三中心一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仅去年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00多家。国际最权威科学杂志《自然》是怎么描述广州的呢?说广州是创新沃土,已经迅速成为科学家、研究者与产业界共同研发高科技产品与创新的中心。这是自然杂志对广州的描述。从这些角度,我觉得广州的科技创新既有现实的优势,更有巨大的潜力。

第五,在社会治理方面。我们通过市民化、社会化、市场化这样的方式,取得了很多经验,比如说“五个一”的基层治理模式,在全国是很有影响的。“一窗办事”、“一号受理”、“一网服务”、社工发展模式等,还有让我感到特别自豪的,就是广州爱的GDP,就是我们的公益慈善,评价指数位居全国前列。这在我这个市长的心目中分量非常重,我们爱的GDP在全国前列。另外,我们在城市的治理、建设、管理,我们跟市民一起共建共享,让市民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我认为这些都体现了广州市的软实力。

如果还有什么的话,我这里还想说,就是我们的城市的运行成本,我们的房价、企业运营成本。去年广州市一共销售一手住宅面积是1416万平方米,平均价格是1.66万元每平方米,在广州的企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每百元主营业收入、成本比全国、全省分别低2.9元和1.9元,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也比较低。我认为广州市是非常宜居宜业的。

我去年年底看了南方+,从五个维度,交通、互联网、外贸、金融、房价,五方面大数据解读广州核心竞争力,我很认真的全部看完了,资料非常详实,例子非常生动,把广州的人流、物流、资金流,里面也包含了知识、人才、创新方面的元素,对广州的核心竞争力从大数据角度进行了分析,我看了非常高兴。广州自己也非常清醒的知道城市的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兄弟城市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甚至追赶的好做法、好经验。下来,我想未来5年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5年,本届政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下来我们具体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推动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合作;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全面依法行政;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广州从国际交往中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益处?

温市长: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枢纽型网络城市,大力建设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积极构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吸引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活动在广州举办,既提升广州的知名度,展示我们的形象,也给广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些数字,广州市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密切的经贸往来。2016年进出口总额达8490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去年全年有1600多家外商企业投资落户在广州,同比增长23%,使用外资近60亿美元,新注册企业是12.4万家,我们对外投资是261个,协议投资总额是62.12亿美元。广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非常迅猛。重点的项目,比如说参与建设的马来西亚马六甲海洋工业园、沙特吉赞经济城等海外园区,成为我市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

刚才说的是1600多家企业里面,大家知道的,像思科智慧城、GE国际生物园、富士康以及一大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项目先后落户广州。这里面我想特别说的是在国际交往中,广州去年叫“一奖一会一节”,即第三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及2016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暨广州国际创新节,一共来了48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城市和国际组织近千名海内外朋友来出席我们这个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汇聚全球700多个城市创新治理案例,为广州及全球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鲜活、可复制的城市智慧经验和启发。现在这个活动已经是国际创新城市的最高奖项,利用这个活动,广州也从城市治理这个角度,展示了我们广州的形象,讲好了我们广州的故事,同时,也跟全球城市分享了我们广州方案。

所以,大家知道,我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我有一句话,这句话是底气十足,信心满满的,什么话?就是要使广州努力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广州市在做实实体经济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温市长:实体经济大家日益在关注,通过实践也体会到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之前我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媒体就报道说: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讲实体经济有一千多字,可以看到广州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广州发展实体经济,关键是要“提质增效”。要提高工业高端化发展水平,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主体。

目标,我们既是雄心勃勃的,但是它很具体,叫“小目标”。我们这个雄心勃勃的“小目标”是积极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十三五”期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要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的70%以上。具体的抓手,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我想有黄埔、南沙、增城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还有另外四个先进制造业基地,我们打造五个国际汽车零部件基地、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一核五基十镇”和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重点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和机器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这是我们的目标和我们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抓手。

另外,实体经济大家也有讨论,从传统和狭义的说,就是工、农、商、交、建,这是狭义的。再广义,我们的文化产业,这一类的通过生产出实体产品和服务的,也是在实体经济的范围。我想,虚拟经济作为新业态、新技术,既有引领的方面,同时更有融合的方面。所以,实体经济,特别是刚才说到的第一类的经济,当跟很多新经济、新业态融合在一起、结合在一起,就像装上了一幅隐性的翅膀,使我们的传统产业能够焕发青春,能够高飞走得更远。他们不是说此消彼涨、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相长、共同发展的关系。

南沙的比较优势或是特点是什么?

温市长:南沙跟其他地区比,它有很多特别的或者说特殊的优势,比如说南沙是国家级新区,又是国家的自贸试验区,同时,还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沙既要承担国家在制度创新和加快发展的重任,同时也要承担省委、市委把南沙定位为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广州的城市副中心这样的重任。近几年来,南沙大胆先行先试,形成200多项改革创新成果,85项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连续3年保持13%以上经济增速,2016年经济增速在14%左右,同时它的“一区四核”功能布局主骨架初步形成,中交、中建、中铁等一大批功能型总部落户南沙,用“令人瞩目”形容南沙目前取得的成绩也不为过。

下一步,我们要发挥南沙的叠加优势,就是把发挥自贸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优势叠加, 更加注重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更加注重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合作,更加注重与多边贸易协定国的产业合作,加快发展, 切实担当起国家、省、市赋予的战略使命。

这里面我简要的说一下他在哪几个方面发挥优势,一是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建设广东乃至全国的制度创新高地。二是要发挥南沙港的区位优势,建设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三是要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形成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四是要发挥新区建设优势,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打造高水平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市。从这四方面发展南沙。

在推进穗港合作、增添人气和与市区快速连接等方面,我想一是通过重点推动粤港深度合作,国家有很多政策,比如说落实CEPA及补充协议和自贸区负面清单,扩大对港澳服务领域开放,全面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二是通过打造南沙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南沙对外说,是珠三角城市的几何中心,但现实又有人觉得,好像是所有城市的郊区。下来,我们要加快推进南沙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30分钟内快速直达广州中心城区,1小时到达珠三角主要城市,实现南沙由地理几何中心向区域交通中心转变。三是通过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高品质现代滨海城市,特别强调南沙的城市建设标准和公共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要按国际标准来建设现代化的滨海城市。

来源 | 中国广州发布、穗府信

编辑 | 林欣  实习编辑 | 曾剑平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