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枢纽”惠州如何造“航空大港”?

南方+ 记者 2017-01-11 08:04

惠州将努力建设“航空大港”。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纵深

最近,关于机场大动作的消息频传。广州将开展第二机场规划选址,珠三角(深圳)东部机场将开展前期研究,惠州机场远期谋划千万人次年吞吐量……这背后是珠三角这个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对于航空运输的旺盛需求。

在广深两大枢纽机场之外,恢复民航不到两年的惠州机场崭露头角。市两会上,筹建航空口岸、航空保税园区等“航空计划”引起关注。

作为“两港三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空港是惠州打造更具综合实力的区域枢纽的一大发力点。此前,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惠州机场二期和空港经济区建设,谋划发展通用航空,建设航空大港。

“航空大港”,不仅要“大”在机场规模,更要“强”在空港经济。迈向区域枢纽,惠州未来3线9站的高铁布局优势较明显,而在空港建设上才起步的惠州,哪来造“大港”的底气和自信?旅客吞吐量从“50万+”跃升到数百万甚至“千万+”,还有多长的路要走?深圳东进下,珠三角(深圳)东部机场的谋划,惠州有何合作机遇?在海港、空港甚至(高)铁港“三港合璧”下,又该如何发挥“1+1+1>3”的协同效应?

凭啥当航空大港?

覆盖逾1000万人口市场需求“爆棚”

自复航以来,惠州机场开通了11条航线,已覆盖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中、华东等主要方向。

背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爆棚”的人流、物流让惠州机场很快突破设计容量。

近日,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在调研惠州机场时表示,惠州建设大机场有很多有利条件,机场的各项规划要超前一些,放在更长远的视角中来谋划,为将来旅客年吞吐量达到千万级做准备。

这一考虑有现实基础。刚过去的2016年,惠州机场颇为忙碌,飞机起降5232架次,旅客吞吐量5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3723吨,同比分别增长53%、48%、128%。

若把视线往前挪就会发现,其“后起之秀”气质在复航第一年就呈现出来。

在惠州机场建设设计之初,预计2015年通航首年旅客吞吐量只有20万人次。出乎意料的是,实际上却达37万人次,几乎是预计的两倍。

省机场集团董事长张克俭说,惠州机场的建设已经滞后于市场业务发展。言语之中,既有几分紧迫,也有几分傲骄。这样傲骄有理有据。按照中国民用航空局《年度机场生产公报》,2006—2015年10年间,全国新增68个机场,从通航首年的旅客和货运吞吐量来看,惠州机场稳居第一。

“惠州的产业发展与航空运输关联度大,从惠州机场通航后的数据可看出,这一区域对航空的市场需求非常大。”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发展研究所发展规划室主任张越表示,按照这种速度,惠州机场客流量很快就会达两三百万人次。

“一座空港水平与一座城市品质紧密相连,也与一个区域经济社会水平密切相关。”市政协委员杨择郡受访时表示,区位优势和城市品质呼唤惠州要规划建设更多航线、更大吞吐能力的机场。

放眼全省,除了广深两大枢纽机场,其他地级市机场经多年发展,年旅客吞吐量都在百万以上。以2015年为例,湛江约为120万人次,揭阳为320万人次,珠海为470万人次,其同期人口和GDP分别为716万人和2450亿元、599万人和1890亿元、159万人和2024亿元。而惠州为470万人和3140亿元,位居全省第5的经济总量远超上述城市。

此外,惠州机场也可辐射周边城市,如河源、汕尾,甚至东莞和深圳的一部分,覆盖超过1000万人口。业界预计,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强劲,人口规模庞大,加上周边机场业务外溢、可能转移航线市场,惠州机场远期谋划1年500万甚至上千万人次旅客吞吐量,有一定底气。

有什么竞争力?

土地空间广阔站上深圳机场溢出新风口

在深莞惠经济圈(3+2)党政主要领导第十次联席会议上,“珠三角(深圳)东部机场”成为深圳东部机场(深圳第二机场)的最新表述。

区域观察者认为,名称的微妙变化,再加上是由深圳主动提出作为五市的“重点合作事项”,透露出该机场设在深圳异地的可能性较大。

规划及航空领域专家认为,机场建设需要大量土地空间,这是深圳和东莞较缺的。而空间广,地势开阔,距深圳又近,正是惠州的优势。特别是惠阳等县区“紧贴”深圳,可实现1小时乃至半小时交通圈、走向同城一体化,是较好的选择。加上现有的惠州机场就位于惠阳,仍处成长期,后劲足、空间够,深惠航空协作前景大。

“广州和深圳在航空业及海运业上,客运及货运量已进入饱和期,将需要向邻近城市扩展。”来自澳门商贸物流业的惠州市政协委员赖卓乔认为,惠州毗邻深圳和广州,位置上占了相当大的优势,而惠州机场复航后航班数不断提升,比较便利,能节省物流时间。

从区域竞合的角度来分析,深中过江通道建成后,深圳机场辐射范围可拓展至江门及中山,面临旅客饱和,将要分流至惠州机场或未来的第二机场。在深圳东进之下,惠州航空大港建设站上新风口。

合作、共享,或成珠三角(深圳)东部机场的关键词。而地处深莞惠河汕5市地理中心的惠州,将扮演“枢纽”角色,空港建设亦可从中借力。

两地机场合作,作为深莞惠一体化的一部分,其实很早便被提上议程。

2015年,三市审议通过的《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明确,到2020年初步形成由深圳、惠州机场共同组成的功能定位清晰、业务分工明确的区域机场系统。鼓励和支持深圳机场集团与惠州机场管理方紧密合作,全面参与惠州机场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管理,并促进区域内机场分工协作,加强空域和航线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份由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编制的规划认为,惠州机场将发展成为珠江口东岸及粤东地区的重要干线机场,近期主要接受深圳机场溢出需求,服务深圳东部、惠州以及梅州、河源等粤东地区,未来作为区域重要航空枢纽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惠州市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致远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祖向告诉记者,惠州机场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十三五”期间高铁、城际轨道等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加上惠州港口,可形成海陆空联运联动。届时,惠州作为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航空业务挤出效应的承接地,跨境电商物流集结分拨优势将更明显。

如何激活“两港”?

增加航线航班打造空港经济产业园

航班仍然偏少,建议尽快增加国内航线、开通国际航线,是不少代表委员的心声。

“惠州机场在航线、配套、接驳等方面仍存在缺陷。”九三学社惠州市委员会在提案中建议,加快推进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及进场路二期和广惠高速机场互通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增加航班线路和密度,打造惠州新的区域性门户枢纽,与深圳机场合作、共赢发展。

“惠州机场现在只有早上很早一班从上海直飞到惠州的航班,但公司客户当天晚些时候要直飞回上海就没有航班了,必须转到深圳赶飞机。”市人大代表、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振纲建议,要把惠州放在高端、前瞻性位置,打通更多直达国内大城市的航班,甚至开通国际航班,因为惠州企业将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交通需求。

伴随新一轮创新要素流动,惠州逐渐融入全球化大潮中。本身已有三星电子、LG等一批韩国企业集聚,全国第三个、广东唯一的中韩产业园又落户惠州,开通往返韩国的航线呼声很高。而成功引进美国互联网巨头思科公司、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等一批国际化项目后,国际航空需求或激增。

为此,2016年11月,《中韩(惠州)产业园总体规划(公示稿)》明确支持加快惠州机场二期建设,尽快开设直飞韩国的国际航班。同时,通过开设跨市公交专线等措施加强产业园与广州、深圳等周边机场对接。

惠州市交通运输局方面近日也表示,将根据市民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加航线航班,将航线延伸到东北、西北等地,优化航线布局。

正在公示的《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草案)》,也透露出惠州建航空大港、发力空港经济的雄心。

围绕惠州机场,规划打造横跨惠阳平潭镇及惠东梁化镇、面积32.95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产业园,是惠州正在下的一盘大棋。

这一空港经济产业园,近期主导产业将以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及航空物流为主。中远期则着重引入航空维修、航材制造等航空配套产业以及总部基地、会展参观、商务配套等航空关联产业。

近日,陈奕威与网友交流时透露,惠州空港正按“三步走”的目标全力推进,将会开辟更多航线,特别是更加注重发展航空物流,为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

展望未来,海陆空“三箭齐发”,海港、空港甚至(高)铁港联动融合发展,将形成保税港区和航空保税区,共同组成惠州市域双港物流共生区,可望填补区域内物流产业基地空白。

业内人士建议,在打造区域枢纽过程中,惠州可参考其他发达城市的经验,激活海陆空联运,发力枢纽型经济,形成海港、空港、甚至(高)铁港等几大枢纽经济区,从“单打独斗”转变为“1+1+1>3”。

■延伸

深莞惠携手有望再创“巨无霸”机场

按规划,深圳机场“十三五”将打造为国际航空枢纽,到2020年要增开48条国际航线。随着向国际化、高端化转型,其部分国内航线被认为适合转移至惠州。

省机场集团董事长张克俭认为,惠州机场在推进“三步走”的同时,还可谋划更长远的发展,从广州、深圳、惠州等地形成的发展大格局以及航空经济的层面去谋划。

这种迈向“大机场”的决心,也体现在惠州的规划和行动上。

前不久,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钟朝阳表示,将高标准(远期规划为4E级民用机场)推进惠州机场二期改扩建工作,新建航站楼及相关配套设施。“我们已加快启动惠州机场建设第二步,对机场民航区改扩建以及系列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市交通局方面透露,正在对机场候机楼夹层和停机坪进行扩容改造,预计春运期间可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惠州机场候机楼改造完工后可保障机场15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同时预留了更大空间。规划预计到2020年,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达180万人次,旅客吞吐能力达4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9500吨,货邮通过能力达11000吨。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区域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市场需求。如果未来珠三角(深圳)东部机场布局惠州,或与惠州机场等方面合作共建,深莞惠经济圈携手发力,有望创造广深之外又一个“巨无霸”机场。届时,珠江东岸或出现分别主打国际、国内航线的机场“双雄”局面。

■声音

承接广深外溢做大“两港经济”

市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和受访物流界人士表示,惠州区位条件好,在全面对标深圳过程中,要强化与深圳、广州在空港、海港等方面分工协作,发力“两港经济”。

“惠州做大做强空港经济意义重大。”市政协委员、惠州学院珠三角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瑞卿教授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这不单可以方便市内和粤东、河源等地居民出行,还可缓解深圳机场的压力,发挥“海绵”作用(吸纳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创新资源等,辐射河源、汕尾等地),并完善惠州海陆空交通网络。“这需要惠州积极主动谋划,与省有关部门、相邻市区统筹协调。”

她向记者表示,惠州还应发挥“近海临港”优势,加快海港建设,打造承接平台,重点引进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等项目,引进适合港口运输、大进大出的临港加工产业项目。

“空港、海港是外贸产业的重要推动力。”惠州市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秘书长龚平举例说,广州花都、杭州萧山在空港建设带动下,外贸和跨境电商产业井喷式发展。“尽管惠州外向型经济形成已久,但发展层次不够高。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港口不畅、航空不通,产品进出口大多通过深圳盐田港、广州白云机场。”

“目前,惠州的物流业还倚赖深圳、广州等有大型航空港及海运港的城市。但随着惠州机场民用化及惠州港网络不断扩大,惠州物流业可以有全新的定位。”赖卓乔委员建议,依托惠州机场的便利性,可配合一些全球性或国内知名的物流快递公司开展定期包机业务,选择开发食品类、海鲜类、水果农业类等产品,打造成为“鲜港”物流中心,并以高价值、高科技产品作为物流运输发展重点。

惠州市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致远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祖向认为,惠州市政府加大力度发展空港物流业,从分工的角度来看,深圳、广州机场可以更专注于国际客流,而惠州机场可以分担广州、深圳乃至香港机场的货运负荷,辐射全国。希望政府在贸易平台上加大扶持力度,以商贸带动人流、物流,做大做强包括物流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让“粤东门户”这个传统枢纽焕发新活力。

【统筹】曲广宁 周欢

【撰文】记者 周欢 刘光明宝 卢慧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谢志清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