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运用“互联网+” 破解农产品质量监管难题

江门日报 2017-01-10 17:30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关键还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市人大代表、开平市农科所所长甘思传认为,江门建设镇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就是要从监测方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甘思传表示,除了有平台、有基地,关键还得有人才。同时,还要加快标准化包装、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以及网上信息公布等工作。甘思传认为,目前江门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当前,粗放式、分散式的种养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造成了困难。

对此,甘思传建议,一方面要加强规模化种植和管理,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另一方面,要制定农贸市场准入标准,倒逼产品质量、信息溯源,提高门槛。同时,还要注重品牌打造,鼓励申报“三品一标”,并做好农产品的质量分级,提高优质农产品效益。

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已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深化农业强市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市农业局局长郑少强列席市人大代表分组审议时表示,江门现已制定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方案,而今年是攻坚克难的一年。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民生福祉,是农业强市的重要标志。郑少强表示,以创建国家质量安全市为契机,江门正从单一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向多元公共服务供给转型升级,并运用“互联网+”技术,探索监管新模式,破解农产品分散生产的监管难题,守好从“田头到餐桌”的每道防线。

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江门就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基础,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平台。此外,江门还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全省创新实施《基于GIS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和《农资投入品追溯平台》三大核心项目,对农业环境、生产过程、农资投入品等进行全方位管控,实现精准导向,构建“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郑少强表示,今年内,江门将完善镇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建设,强化监管,促进江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编辑 潘伟珊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