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那些事儿|提案字数超标、委员抢话筒…

南方+ 2017-01-10 11:26

【记者看两会之一】委员“抢话筒”说得很实在  

昨日下午,在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举行的分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争相“抢话筒”。第二组53名委员在历时两个小时的“抢唛大战”中,共有14位委员成功抢到发言机会,对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展开热烈讨论。  

发言开始后,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委员们都拿出了话筒在手“当仁不让”的气势,争先恐后抢话筒、谈感受、提建议,坐在后排的委员索性直接站了起来,以一句“主席我有建议”抢得发言机会。特别是翁兵委员提出的“加强提案落实监督”的建议引起了委员们的热议,在场数位委员延续了该话题。曾光辉委员激动地说:“人民政协为人民,既然当了政协委员,就要用好‘话语权’,敢于替群众说话,我们不说,谁说!”,博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记者看两会之二】新委员写提案字数超标 

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有不少新晋委员,参政议政热情高涨,在写提案方面可见一斑。政协委员胡旭洪是一名中学老师,工作了30多年,发表了大量教育教学论文,是第一次当政协委员,对写提案还没什么经验。他说,提案的初稿“一不小心”写了四五千字,结果字数超标,被要求修改。之后,他按照要求删减了文字,尽可能交出一份完善的提案。  

【记者看两会之三】引进人才就是留住老板  

“人才和高端技术的困境,可能逼走回梅投资创业的老板。”在经济界别委员的讨论中,政协委员吴海明直言梅州科技型企业发展正面临着高端人才匮乏的束缚。  

“我们企业于2013年在平远投资,在完成所有的硬件设施建设即将投产时,花高薪挖来的人才却留不住,我们努力奔走尝试在梅州建立新材料研究院,但同样卡在了科技与人才引入环节上。”吴海明说。他指出,随着投资营商环境改善,当前很多产业转移落户在梅州,但进来的更多是生产厂,创造更高经济价值的企业总部及研发团队却留在外面,这让梅州经济腾飞缺乏内生动力。  

他表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在科技人才方面的配套服务。当前,梅州虽然建立了智库、链接了院士资源,但引进机制仍未真正建立起来。梅州亟需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整套畅通的人才引进、科技辅导、创业创新机制并得以贯彻落实,惠及企业。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需要全面配套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他建议,梅州要成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对专利技术成果认证的企业及个人进行奖励,并协助获得单位及个人向省级及国家科技部申请奖励;要设立“创新人才奖”,每年评比一次,对高新技术创新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吸引高端人才进入梅州、留在梅州。

【来源】梅州日报

编辑 马吉池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