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教育改革最难啃的就是课程改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博士说:“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做无数练习,但基础仍很脆弱。我国教学质量滑坡的现象并没有随课改而得到改观,而是越来越严重了。”
东莞市石龙三中校长冷芬腾说,这种现象在薄弱学校尤为严重,虽然形成薄弱学校的原因千差万别,但薄弱学校的最基本特征都是一样,那就是教学质量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下。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我们思考,必须从课堂教学的改革入手。”
从2007年至今九年间,石龙三中以“核心循环教学法”为教学模式开展了“基于纸笔的翻转课堂”向“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推进实验,同时也是东莞市第一批“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实验学校之一。
从高效课堂到慕课试验,大胆的课程改革,不仅让石龙三中完全“脱贫”,从一所全市排名倒数的薄弱镇办初级中学,一跃成为全市一流的优质学校;同时,也让学校持续多年保持优质均衡状态。课改九年间,石龙三中考取省一级以上优质高中学生比例达到83%。
用冷芬腾的话说:“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就是要在课堂里面找到公平和均衡,让每个学生受到自己最适合的教育。”
校长“手把手”教课改
“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与学脱节,容易忽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补习,采用题海战术,使得师生的负担都很重。”冷校长深知课堂教学的痛点所在,为了在做好课程改革的表率,作为数学老师出身的他,尝试过物理、政治、语文、化学和数学等不同课程的教学,手把手地教老师们怎样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老师走下讲台,让学生充分参与。
一堂物理实验课竟可以让学生完成25个练习题?按照常规教学流程,这简直不可思议。当时,同样的疑问也困惑着石龙三中物理学科教学带头人,实验课需要学生充分动手,又哪里有时间来完成练习?
为了解开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困惑,冷芬腾示范了一堂课。他根据自己创立的“核心循环”教学模式,设计了一个“怎样使用天秤”教学方案,不是从传统概念传授,而是从学生最熟悉的一支笔引入,让学生估量一下,一只笔有多重,激发孩子去探索怎样才能知道一支笔的精确重量,从而轻松地导入到天秤的知识中来。正是这种从学生的兴趣点和探索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课中动手探索,使得整堂实验课非常高效。学生不仅如期完成实验,还完成了作业。
又比如,一堂政治课,原来的一堂课,优秀老师多到可让22个同学发言,这在传统课上看来已经相当了不起。但冷校长还不满足,他提出要让每个孩子都有10分钟发言机会。为此,他示范课程,让孩子们在课上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这种让学生充满参与的课堂讨论,上课过程高效有趣。
“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核心目标,然后再围绕着核心目标将知识分解到课前、课中和课外。我们将课内的一部分内容,围绕核心目标放到课外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听课,课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师生、生生互动来解决教学当中的问题,因此最大化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冷芬腾说。
正是由于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可以不做或者少做课外作业。因此,石龙三中还充分利用节约出来的时间大力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设校本课程超市。
课改深水期,向互联网要效率
石龙三中探索出“核心循环教学模式”,打造出“三维导学案”纸笔翻转平台。从2010年开始,模式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汕尾市、韶关市、惠州市等近50所相关学校进行实践检验,2012年,获得东莞市普教成果一等奖。
如今,这一改就是九年。课改这块硬骨头上,冷校长坦言:“我算是要啃到底了。”
和任何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样,石龙三中的课程改革走过了怀疑期、实践期,到了2012年已经渐渐走到了课程改革深水期。也正是在2012年,慕课教学在美国刚兴起,冷校长便敏锐意识到这个新风口,开始琢磨着怎么将互联网和教育相结合。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蔡耘来莞交流时指出:“教育最大的不公平,是学生与学生有无均等享受教育的机会,破除教育发展的难题,要创新教育方式,要不局限于课堂教育。”这也是冷校长一直在琢磨的。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冷芬腾也逐渐感受到单有纸笔翻转,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学生自学效果无法及时监控,效率比较低,效果不理想。课堂教学无法兼顾个性,教学评价手段单一,无法准确判别即时学习的效果。而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编剧和导演,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他们在老师的设计下,或独立,或者合作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能借助大数据统计功能实现快速反馈。
到2015年,真正风口来了——东莞正式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慕课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此时,早已跃跃欲试的冷芬腾果断从新招的初一班级,以家长自愿参与和监督的方式,辟出两个实验班级,开始“互联网慕课翻转课堂”小范围试点。
对于石龙三中这种首吃螃蟹的大胆做法,其他在一旁观望的学校都直言冷校长“胆子大”。对此,冷芬腾说:“胆大,但不是蛮干。新事物,我们敢跑在前面,就能争取更多的试点政策。”目前,石龙镇和松山湖已经同为东莞第一批慕课试点镇街。
慕课探索尝试课堂均衡的延展
正是因为九年课改,在导入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上,石龙三中也显得游刃有余、厚积薄发,“互联网+教育”的新尝试也使得石龙三中的课程改革进入的快车道。
比如石龙三中教导处副主任,东莞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苏海平主持的“文言文核心知识翻转循环教学”,探究文言文课堂的高效有趣,打破“教”与“学”两张皮的课堂窘境。以往一节课45分钟的文言文课,把大量的时间放至文章字词、句意的疏通上,所以课堂显得枯燥乏味。
苏海平老师团队,先筛选和引导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深度自学,自学完成的基础知识“翻”到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反映的学情二次备课。学生带着自学疑问,深入参与第二天课堂,同小组成员相互交流、释疑,便可基本掌握课文言文的字词注释、文章涵义。如此一来,教师便可腾出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充分表达和体悟情感。同时,还能将课外作业在课堂内完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石龙三中互联网翻转课堂上,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当“小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当中,充分借助平台上抢答、拍照上传展示、点名、加分等功能激发学生兴趣,开展小组合作。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从知识的讲解员变成了点拨解惑者,就像佛教禅宗大师开悟一样,使用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冷校长说,同时还能通过大数据统计方式,在课堂上及时快速地对学生学习检测结果进行批改统计和准确呈现。
目前,冷芬腾还将慕课翻转平台资源导入到韶关乳源中学和四川甘孜州自治区九龙县中学,与他们签订了网络帮扶协议,“他们的学生在网上,就可以看到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授课,也可以进行双边互动,相隔几百或者几千公里,向东莞石龙三中现场上课老师提问都没问题,过程非常流畅。”冷校长说,“我们也是从一所薄弱学校一步步扎实努力,变成了家长口中的“家门口的优质学校”。现在积累了一些经验,还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更多薄弱学校进步,我们非常开心。”
【校长说】
不生搬硬套,勇于改革创新
南方日报:课程最关键的执行者是老师,这必须要求老师走出原有的舒适期,不断进行自我突破,那么在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克服职业倦怠上,您有哪些尝试?
冷芬腾:我们独创了“进步比例提高法”的新型教师激励机制,让激励评定更具科学性。“进步比例提高法”就是“班级总分/年级总分”,这个办法出来后能够比较准确衡量教师教学业绩水平,对于这种评价方法老师们还是认可的。
同时,全体老师实行竞聘上岗方式,由年级组长和行政挑出自己觉得最适合的团队,其他没有竞聘上的老师由我来安排。我们还会为老师打造技能比赛制度,为优秀老师提供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如果你足够优秀,学校一定会投入资源,搭建平台把你托出去。
南方日报:课改最难啃的是什么?
冷芬腾:课程改革最难突破的还是政策和资金。比如慕课教学试点铺开后,该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让更多学校参与进来,还能让更多学校知道该怎么做,什么是好的,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又如,慕课硬件投资上,各个镇街经济水平和教育投入各不相同,对于课程改革扎实,教学底子厚,又想借“互联网+教育”突破发展的学校,总是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如何突破,这值得深思。
南方日报:您怎样看待和理解东莞的教育均衡?
冷芬腾:从校际平衡看,东莞近几年做了很多改革措施,推进先进学校和落后学校之间交流,分片区的教研活动也非常活跃。我在石龙三中工作了23年,亲身经历了它从一所非常薄弱的学校转变成全市的优质学校,我认为校际均衡发展最关键就是改革创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发展,那些生搬硬套别的学校的做法成功率是很低的。
在区域均衡发展上,东莞还需要下功夫。当下区域之间比较均衡的就是教师工资待遇,但在政策和学校管理上还有明显不均衡。如市属学校和镇街学校之间在教学经费保障上的差异,建议尽快把初中收为全市统筹,这样对提高全市初中教学质量将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又如学校管理不均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校长的专业化和职级化没有体系呈现,在激励机制上拉不开差距,不便于教育精英人才的合理科学流动。
南方日报:请用一句话谈谈您对教育均衡的理解。
冷芬腾: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就是要在课堂里面找到公平和均衡,让每个学生受到自己最适合的教育。
【校长简历】
冷芬腾:石龙第三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东莞市首届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指导老师,广东省校长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东莞市中学综合实践教研会会长。
【来源】南方日报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