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终评活动在广州“珠江水晶”号游船上举行。
游船穿行在涨潮的珠江上,千百年来,这里一直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经过2个小时评选投票,游船停泊在广州塔畔,主办方公布广州十三行、广州黄埔古港等10个参评单位荣获“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称号。评委会表示,今后将进一步研究海丝文化地理坐标的保护和开发事宜,为广东擦亮海上丝绸之路“先行者”的品牌。
参评单位代表广东最高水准
“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评选活动由南方日报社、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和珠江文化研究会主办。
活动自2016年3月启动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共收到15个地级市96家单位报名,几乎囊括广东海上丝绸之路资源的“精华”,活动评委、中国民协副主席、广东省民协主席李丽娜说,“评选充满激烈竞争,有几家单位已经入选我国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
活动评委会最终评定: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锦纶会馆、粤海关博物馆、广州邮政博览馆、沙面)、广州黄埔古港、深圳南头·赤湾丝路历史文化古迹、汕头樟林古港、梅州松口古镇、湛江徐闻古港、茂名滨海新区海丝遗迹、清远浈阳峡、潮州宋代笔架山窑和揭阳惠来沿海海丝遗迹为 “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这次评选,评委们既看重参评单位在过往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更看参评的单位在今后经贸、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潜力”,评委、华南理工唐孝祥教授说,此次获选的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表现出广东省海丝历史的深厚底蕴和海丝文化的多元内涵,同时展现了海丝精神的古今传承,将进一步激活全省的海洋经济、旅游经济和文化活力。
各地媒体纷纷为自己家乡“拉票”
“本次评选,参评单位都是赢家”,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评选活动引起了省内外各界对海丝精华的保护和开发商的极大关注。
特别是在初评为期一个月的网络投票阶段,其参与度之高,刷新了以往广东历次景点评选的记纪录。最终统计结果显示总投票数达到了五千多万,日均投票数160多万,深圳南头·赤湾丝路历史文化古迹以2083383票位列榜首。
各地报纸、电视台、自媒体都在为自己家乡的参评单位“拉票”,一位地方领导说,通过这次活动,“感觉大家凝聚力更强了,对自己的家乡更加关注和热爱了”。“这把火也烧到了海外”,潮州市这次有宋代笔架山窑和柘林港两个参评单位,当地电视台就发动各地的“潮州人”上网“投一票”,很多移居海外的“潮人”也行动起来。
这次为广东海丝资源“定坐标”的活动,也引起中央及海外媒体的关注,这是在文化领域践行国家“一带一路”的创新做法,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对于我省启动“海丝文化地理坐标”评选进行积极关注,新华社、人民网等众多主流媒体主动报道或转载,“为活动点赞”。
专家点评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排名不分先后)
点评专家:暨南大学教授、省政府参事、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元林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锦纶会馆、粤海关博物馆、广州邮政博览馆、沙面)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在“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天子南库”,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在“十三行”原址上建成的“十三行博物馆”成为展示粤商文化的平台,馆藏文物1600多件(套),十三行文化在这里获得新生。锦纶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其建筑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是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广州丝绸贸易发展史的重要实证。粤海关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海关之一,也是一口通商时期中国唯一署理进出口贸易的海关,是谈论海上丝绸之路绕不开的话题。广州邮政博览馆为省级文保单位,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早期通信、大清邮政、中华邮政等部分。“十三行”的繁荣,当时大清邮政也是参与者。19世纪初,沙面最早是十三行商人们放置货物的场所,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岛上欧式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广州黄埔古港
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闭关自守的清廷撤消了江、浙、闽三海关,保留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长达80多年,期间黄埔古港迅速发展,在这里有黄埔税馆、夷务所、买办馆等,外国商船必须在这里报关后由中国的领航员带商船入港,办理卸转货物缴税等手续,然后货物才能进入十三行交易,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五千多艘。
●深圳南头·赤湾丝路历史文化古迹
早在隋唐时期,赤湾地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与港口。屯门赤湾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海必经之地与始发地之一,是我国古代维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和交通安全的重要军镇,是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地,是中国抗击外来海上入侵的前沿阵地。中外往来频繁,文化交流不断,是佛教海上南来首地、“辞沙”文化主要形成地和华侨华人的祖籍地。
●汕头樟林古港
曾经作为不少先侨乘坐红头船飘洋过番的起航地。根据史料记载,樟林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后逐渐兴盛。乾嘉年间发展成为潮州最大的贸易港口,被誉为粤东通洋总汇之地、河海交汇之墟。樟林港的商贸活动和移民直接地促成了樟林与外地,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文化交流。现在,樟林古港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力,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潮籍侨胞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观光考察。
●梅州松口古镇
松口古镇地处闽澳赣三省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曾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明清及国民时期,客家民系从粤闽赣周边客家大本营向世界各地迁徙过程中,由于松口市从水路经汕头出南洋的必经之道,是粤东地区联系南洋及其他海外地区的主要港口,松口镇成为客家人南渡越洋出海的始发地和中转站,成为中国客家人移民海外开拓的“印度洋第一站”。 2004年,为促进散居世界各地华人之间的联系,探讨印度洋岛屿起源的历史与文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松口镇建设“印度洋之路”最后一个移民纪念项目——中国移民纪念广场。
●湛江徐闻古港
徐闻港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官方史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以徐闻港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是中西海上交通史上记载最早、最详细、最完整,也是最长的由汉官方经营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它首次记载船队所携带的主要交易物为丝织品(杂缯),正式翻开了中西方国与国之间海上交流史的第一页。
●茂名滨海新区海丝遗迹
早在1500年前,冼夫人就懂得向海而兴。当年冼夫人就是从现茂名滨海新区乘船去海南岛的,冼夫人与东南亚联动密切,不仅仅是贸易往来,更是一种先进文化的输出,这可以从海外分布着那么多冼太庙看出,茂名自古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孙中山当年在《建国方略》规划可容巨船的地方,就是在茂名博贺,这里是我国距离南海油气田和马六甲水道最近的港口之一。早在南朝时期,博贺就开辟了海上航行,与广州和海外来往通商。1518年广州“市舶司”迁至电白区博贺港。当时,博贺港一度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对外贸易口岸。
●清远浈阳峡
北江不但有交汇中原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的意义,还具有对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以致沟通内陆文化与海外文化的意义,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强大通道。而位于北江中游的浈阳峡文化带,则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悠久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枢纽和关键的节点。
●潮州宋代笔架山窑
位于潮州城东,三峰并峙,状如笔架,因此得名笔架山。《三阳志》记载:“郡以东,其地曰白窑瓷。”北宋时期,这里代表着岭南最高的陶瓷工艺水平。一批批潮州陶瓷从这里烧制成品,被送上货船,漂洋过海,远销国外,这一盛景可在笔架山8号古窑出土的数百件瓷器和窑具略窥一斑。
●揭阳惠来沿海海丝遗迹
惠来沿海历史文化渊源深厚,现存古代“海丝”遗迹众多,有保存完好的靖海古城、神泉港、广利王庙、靖海海关、石碑山灯塔等见证“海丝”历史的文物古迹。据清雍正九年《惠来县志》记载“靖海为东南屏藩,神泉为南海门户”。相传,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船只途经此地,曾在神泉港建仓库储备物资。
【校对】曹柏英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