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如何养出好身体?健康年历告诉你!

江门日报 2017-01-09 17:01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你是否已经制定好关于工作、学业的新年计划?健康君温馨提醒:“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最好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做个科学的规划。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为市民制定2017年健康年历。现在跟健康君一起翻开年历,敲黑板,划重点,看看每个月的疾病防护重点吧!

小心雾霾天气

预防重点:肺部疾病

1月,有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气温较低,而且江门持续多天出现雾霾天气。江门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余旭初说,秋冬季是肺病的高发期,寒冷、干燥的空气可引起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增加,气体交换受阻,再加上雾霾天气,容易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心病的人,应注意体温和痰液的变化,如体温不正常且脓性痰量增多,提示有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就医。

保健之道:

1、要保护好呼吸道和胸部不受寒冷的侵袭,外出时要围上围巾,戴好口罩、帽子;

2、平时要多喝开水,戒烟酒,防止呼吸道过于干燥;

3、房间里最好定期用食醋蒸熏,以消毒杀菌;

4、注意饮食调理,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呵护好肠胃

预防重点:胃肠道疾病

2月,正值春节假期,大家都忙着走访亲友、同学聚会等,“胡吃海喝”导致很多人肠胃出现问题。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卢军敏说,每年的春节假期,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不少。这类胃肠道疾病通常属于功能性紊乱,大多是吃出来的。

保健之道:

1、节日期间饮食要规律,切忌连续几日暴饮暴食,一定要注意饮食的节制,保护好自己的肠胃;

2、在多吃肉类的同时,也要多吃一些瓜果、蔬菜,以达到饮食平衡;

3、春季是养胃健脾的好时机,在饮食上,可多吃芡实、薏米、淮山、党参、北芪等。

别让流感乘虚而入

预防重点:流感

进入3月,江门天气反复无常,在忽冷忽热的温度以及回南天频繁的双重夹击下,容易让流感乘虚而入。江门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陈茂余说,3—5月是江门流感的高发期,相比起普通感冒,流感的症状会更重。高烧,全身肌肉、手脚酸痛比较明显。

保健之道:

1、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室内环境卫生;

2、强化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3、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场所,或尽量佩戴口罩;

4、老人、儿童以及体弱多病者是流感的易感人群,这类人应该及早接种流感疫苗;

5、免疫力低下时易感染流感,因此要适量运动、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小心花粉过敏

预防重点:皮肤病

4月,春暖花开,是市民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节。不过,同时各种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春季风沙大、冷热骤变、浮尘多,细菌、虫螨、花粉也多,这个时期皮肤非常敏感,容易导致皮肤干燥皮肤过敏,使皮肤病复发或加重。”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阳忠辉说,这个时期常见的有过敏性湿疹、皮炎、荨麻疹等。

保健之道:

1、有过敏病史的人最好减少户外活动,如踏青尽量佩戴口罩;

2、饮食上,少吃高蛋白食物,例如海鲜等;

3、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以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严防手足口病

预防重点:手足口病

5月5日是立夏,标志着正式进入夏季,天气慢慢变热,此时,正是手足口病高发期。陈茂余说,5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受到手足口病的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臀部出现疱疹或斑丘疹,口腔出现溃疡点。症状轻者,一般7—10天可以自愈。儿童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保健之道:

1、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2、儿童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洗完手后应使用独立毛巾抹干手;

3、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替儿童更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均要洗手;

4、注重环境清洁和物品消毒,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别让皮肤暴晒

预防重点:日光性皮炎

火热夏天,强烈的阳光总爱跟我们来个亲密接触。“进入6月后,皮肤科门诊中,日光性皮炎患者的患者有所上升。”阳忠辉说,正常皮肤过度照射强光紫外线,使人体暴露的皮肤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急性光毒反应。通常,在夏日暴晒几个小时后,手臂、颈部、背部等这些暴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出现红肿、灼热、疼痛等症状,这就是日光性皮炎。

保健之道:

1、应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如外出要保护好暴露的皮肤,建议用防晒伞,穿长袖衣衫,可在外出前30分钟在暴露皮肤上涂长效防晒霜;

2、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增加皮肤营养。

小心“空调病”找上门

预防重点:空调病

7月,盛夏炎炎,躲在空调房里最惬意不过了。然而,一定要警惕“空调病”。“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容易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这类与空调有关的不适症状被称之为‘空调病’。”余旭初说,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外热内冷”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保健之道:

1、空调温度最好在26℃左右,避免与室外温差过大,不要在空调环境中待得过久;

2、要定时打开窗户,让室外的新鲜空气进来,以保持室内的氧气含量;

3、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千万不要贪图一时痛快而站在空调风口。

少吃生冷食物

预防重点:感染性腹泻

8月,由于高温,食物容易变质,细菌、病毒比较活跃。余旭初说,夏季天气炎热,大量喝水会冲淡胃液,使胃液的杀菌能力降低。而食物容易腐败,小儿饮食不卫生、喝冷饮都可能引起腹泻。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腹痛、腹泻,部分病人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脱水。每年7—9月为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高峰。

保健之道:

1、把好“入口”关,养成饭前便后及随时洗手的习惯;

2、不要贪凉,少吃生冷、冰镇食品,以免损伤脾胃而发病;

3、要讲究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清洗干净,再用开水烫、洗;

4、外出旅游不要过于劳累,在卫生条件较好的餐馆就餐。

少接触红眼病患者

预防重点:红眼病

金秋九月,天气持续高温、湿热,红眼病好发于秋季。陈茂余表示,在校园、游泳池这些集中的公共场所都可能感染红眼病,因此要重点预防。红眼病在医学上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一般会出现眼红、眼痛、流泪、畏光、眼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

保健之道:

1、勤洗手,不随便揉眼睛;

2、用流动的水洗脸,毛巾等直接接触眼睛的物品要专物专用;

3、一旦出现眼痛、红肿或者发热就要及时就医。

别让胃部受凉

预防重点:胃病

10月有寒露、霜降两个节气,天气逐渐转凉,胃部疾病的发病率就开始节节升温。余旭初说,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胃部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供血减少,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也被扰乱,导致胃病高发。所以天气一冷,很多人特别容易出现胃痛、腹饱闷感、嗳气、反酸、食欲下降等症,严重的可以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或复发。

保健之道:

1、10月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

2、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以免胃部受凉,尽量吃一些温和的食物。人们喜欢在秋冬吃大量温补的食物,如牛、羊肉等,过量食用会增加胃部负担,更易诱发胃病,并容易引起便秘,所以进补要量“胃”而行;

3、若是老胃病患者,饮食应该以温、软、淡、素、鲜为宜,最好能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从而达到防患于“胃”然的目的。

小心诺如病毒入侵

预防重点:急性胃肠炎

11月,天气开始转冷,诺如病毒来势汹汹。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别称“冬季呕吐病”。“人感染后12—48小时即可出现不适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儿童更容易出现呕吐,成人则更容易出现腹泻。中小学、幼儿园和养老院人群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者。”陈茂余说,诺如病毒传播力强,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保健之道:

1、市民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

2、生吃瓜果要洗净;病毒高发期应避免进食贝类,食用贝类需彻底煮熟;

3、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聚集性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居家隔离治疗。

冬季护脑正当时

预防重点:脑梗塞

12月,天气寒冷,气温骤降时,脑梗塞患者会大幅增加。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主治医师蒋智说,冬季为脑梗塞的高发期。冬季气候寒冷,肌肉血管在冷空气刺激下发生收缩,易诱发血压高,引起脑梗塞。如患者出现口角歪斜、肢体无力、口齿不清等症状时,不要移动患者,同时要抓紧时间拨打120,3小时内是救治的“黄金时间”。

保健之道:

1、生活方式的干预,如低盐低脂饮食、适度锻炼、戒烟等;

2、脑梗塞患者基本要终生服药,主要为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则要控制好血压、血糖。

编辑 潘伟珊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