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骄傲,国之瑰宝!赵忠贤和屠呦呦获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1-09 13:41
+ 订阅

赵忠贤和屠呦呦共同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结果公布,赵忠贤和屠呦呦共同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奖项自2000年正式设立至今,已有27位科学家获奖,平均年龄超过80岁,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2016年度获奖者:

赵忠贤

(来源:新华社)

赵忠贤,生于1941年,辽宁新民人,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坚持高温超导研究已有40余年。

超导研究史长达百余年,其间高温超导有两次重大突破,赵忠贤及其合作者都取得重要成果。说起“超导”,你可能觉得陌生,但说起核磁共振和磁悬浮列车,你就会觉得“超导”其实离我们很近。

赵忠贤曾在1987年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1989年因“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电性的发现”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集体一等奖(排名第一),又在2013年因“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屠呦呦

屠呦呦,生于1930年,浙江宁波人,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

屠呦呦及其团队最先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一成分“青蒿素”,按照国家药品新规,将青蒿素开发为中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第一个新药。

屠呦呦及其团队获得多项国内外重要奖励,比如1979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获美国拉斯科临床医学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

他们是中国科学事业的领路人,是社会进步的开拓者。他们用尽毕生的精力,只为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靠大嗓门,也不是靠拼数量,更不仅凭一腔爱国热血……更重要的是有一支先进的科研队伍,研发出领先于国际的技术!

两位科学家获此荣誉实至名归,他们是民族的骄傲,是国之瑰宝!

希望我们的科研事业能再上一个台阶,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科研工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 2015年度

空缺

→ 2014年度

于敏。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 2013年度

张存浩。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程开甲。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12年度

郑哲敏。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

→ 2011年度

谢家麟。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吴良镛。被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2010年度

师昌绪。被誉为“高温合金之父”。

王振义。内科血液专家、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

→ 2009年度

谷超豪。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

→ 2008年度

王忠诚。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

徐光宪。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 2007年度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

→ 2006年度

李振声。著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学家。

→ 2005年度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 2004年度

空缺

→ 2003年度

刘东生。中国环境学专家、地质学家、“黄土之父”。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 2002年度

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 2001年度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

→ 2000年度

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期编辑 刘巷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