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援藏医疗专家沈慧敏教授:为受援医院培养带不走的技术人才

中山大学
2017-01-09 00:09
+ 订阅

沈慧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擅长利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机能不全等疾病。作为首批广东省“组团式”医疗援藏专家之一,2016年7月份圆满完成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顺利回院,获评“优秀援藏干部”。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

在201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为进一步促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进援藏医疗人才选派方式,改善全区各族人民就医条件,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有关对口援藏省市指派医院,成批次组团派遣医疗骨干,支持受援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沈慧敏教授床边指导如何监护危重患者

回穗已有几月,讲起一年来作为“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的经过,沈慧敏教授滔滔不绝,聊到当地开展工作的困境,效果。以及与当地人打交道的种种故事。生活环境的艰苦、民族问题的敏感、文化观念的差异、援藏模式的瓶颈、藏民的淳朴善良……在他的描述下一切都那么有意思,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他的魄力与睿智。

科室来了个“沈老大”

在林芝市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办公室,有一本“沈老大语录”,科室医护人员把“沈老大”的耳提面命收录其中,每三天归纳一次,大家在阅读后都签上自己的名字,以表示确认知道并会遵守规矩。

“沈老大”其实是受援医院医生给沈慧敏起的昵称,然而一开始他们对这名广东来的“指导老师”并没这么亲近,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和工作模式。

“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让他们接受‘改造’”,沈慧敏认为,“找对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很重要。首先是要调解好与当地医护人员的关系,观念一致才好开展工作。这不是千篇一律的,还得‘看菜吃饭’。”

这位出生于江苏的沈教授,谈吐儒雅风趣,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工作充满干劲,热情干练。在他的带动下,受援医院医护人员的技术和工作效率有了立竿见影的提高。如今,科室骨干医师已掌握妇科腔镜技术,并能独立完成常见妇科疾病的腹腔镜手术,开展分娩镇痛、水囊引产等新技术、新项目,大大提升了林芝市的妇幼保健水平。妇产科从每月接收五六十床病人,增加到一百多床,成为全院月收病人数最多的科室。

沈慧敏说:“关键是用实力说话,得把病症拿得下来。”曾有一位腹部疼痛不已的患者前来求诊,全院除妇产科外的所有科室都去会诊了一遍,折腾了一天也没办法解决,沈慧敏则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本次起病过程、症状、体征结合B超结果,确诊为盆腔炎。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短短几天就消失殆尽。就这样,用一个又一个实例,沈慧敏向当地医生展示了他高超的技术水准,“他们觉得跟着我们能学到东西,有收获,按照我们的方法可以做出成绩来。”因此,当地科室的医生都尊敬地称呼他为“沈老大”。

主动请缨 下车伊始即摸底

相较以往以输送资金为主,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由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卫计委统一组织,从整体上提升受援地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推动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时间倒回2015年7月,当援藏任务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时,沈慧敏没有太多思索与踌躇,便决定请缨领受任务,仅花了3天时间便完成工作交接和出发准备。对此,沈慧敏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科室里的前辈要么已有援藏经历,要么年事已大,较为年轻的自己有义务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

在沈慧敏看来,林芝气候宜人,援藏人员所在的生活大本营也有充足的后勤保障,除了冬天需要用铁皮搭的炉子烤火,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的适应困难。至于高原反应,他说:“同行人员确实出现睡眠困难和上楼梯气喘的问题,血氧也都略低于正常水平,但只要不像旅客那样奔来跑去,身体上基本不会承受太大的压力。”

到达林芝市人民医院,沈慧敏立即着手了解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及受援医院的现状。不大的林芝市区密集分布了3家公立医院和5家私立医院,对于居住在山里的当地人来说,就医的最大困难是路途遥远,从家到医院要花七八个小时。但由于政策支持,藏民医保充足,加之当地生态环境好,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重大疑难杂症少见。与此同时,由于藏民信佛,性格温和,医患矛盾也相对较少。

摸清情况之后,沈慧敏认识到,经过十几年援藏工作,当地已配备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因为医院及医护人员习惯依赖外界帮扶,自主发展的动力不足,更重要的是技术“传帮带”空缺,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亟待提高。很快,沈慧敏明确了这次援藏的工作目标:输送医疗技术和管理技术,更新当地医护人员的思想观念。

医者仁心

对症下药 供需对接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当地医生的配合。沈慧敏与当地医生立好规矩,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带头主动投入工作。“有事情24小时都可以打电话叫我,我随时来。我的特长是妇科腔镜,根据科室现有的基础条件,你们想学什么,我都可以教。”

针对当地科室存在的问题,沈慧敏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包括规范各项医疗制度的执行,推动医疗技术的传、帮、带,建立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并进行考核改革。

传授技术 授之以渔

腔镜技术是沈慧敏的特长,对于同时在中山大学担任教职工作的他来说,技术的教学、传授方法驾轻就熟。“得会教,包括基础差一点的怎么带、什么都不懂的怎么带,让他们慢慢上路,培养他们的‘造血功能’,才能为受援医院培养带不走的技术人才。”

手把手带领当地医疗骨干进行腹腔镜手术

沈慧敏利用简易的腹腔镜模拟器,培训当地医生开展妇科腹腔镜项目,并将当地已购置十多年的腹腔镜仪器使用起来。2015年9月11日开始,沈慧敏带着当地医生一起上手术台,亲手传授临床经验,确认他们已掌握技术后,就让他们独立进行手术。到2016年2月,林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骨干医生们已独立完成十余台腹腔镜手术。

如今,林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可以单独完成三、四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科室医师也能独立开展全子宫切除手术,填补了林芝市妇科界的腔镜手术空白,沈慧敏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此外,沈慧敏还着力培养受援科室的教学、科研意识,举办相关妇产知识讲座,指导当地医生进行授课、开展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一开始我就讲了两次课,作为示范。然而,我在这里能讲一年,但不能讲一辈子,主要还得靠他们自己上手。”

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激活团队活力

沈慧敏认为,“学会技术是基础,但科室有了良好管理才能形成持续发展力。”为了管理好6个医生的妇产科室,沈慧敏首先给每个人理清各自的工作性质和责任,要求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都按诊疗常规、诊疗指南开展日常医疗、护理工作,遇到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则及时汇报。其次,妇产科逐渐形成了每周固定的工作模式,每周四开展全科大查房,通过讨论病例,发现医护人员现存的业务问题,互相交流经验,期间沈慧敏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点评。

观念的更新,沈慧敏笑称只能靠苦口婆心。他将这个方法归纳为“敢说重话,不吝表扬”——在批评讨论问题的时候对事不对人,对于错误不断重复强调。“有哪里做得不足我都会说出来,一次不行就说两次,两次不行就再重申,直到改过来为止,反复清理问题。所以他们也都挺恨我的,怕我说他们。”当地医生曾向沈慧敏透露心声:“虽然被指出问题,精神压力会大,但是,沈老师,我们还是很喜欢你,你看我们现在改变得多好!”

在科室月收治患者数较去年同期增长80%以上的数据背后,是一套颇有胆量的激励机制改革。沈慧敏推动门诊与病房的医护人员相互流动,在可以调整的奖金收入部分实行收入与分数挂钩。如此一来,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月工作量。“收病人算分,做手术算分,开展新项目算分,讲课算分,就像中山一院那样每周结算一次工作量。另外像做手术这些难度大一些的工作,分数会高些。”通过“晒任务量”这一“指挥棒”,沈慧敏将科室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援藏归来 心系西藏医疗事业

思考:“组团式”援藏形成合力

通过对一年来工作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沈慧敏对于未来如何提升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水平有了更多的心得体会与自己的思考见解,他认为,相对于以往单人派出,“组团式”援藏更具有团队作战的优势,能形成援助的合力,有利于整体盘活当地医院,带动当地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无痛分娩技术的落地,就是在其他“组团式”医疗队员的配合下开展的。这非常讲求队员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的配合能力。“组团式应形成合力,互相促进。我们广东对口林芝,一个队16个人如果单打独斗,整个工作还是跟不上。各个科室都发展起来,才可以提升医院的整体发展。”

作为首批援藏队伍,这一年是一个探索,值得更深入地探讨。沈慧敏对援藏工作充满期待,一方面通过带人来传播新技术新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带队伍,对当地医疗管理的机制进行改革创新,调动科室的活力。与此同时,能够为中大附属医院发出中大人自己的声音,沈慧敏感觉自豪:“应该让大家知道中山医的实力!”

双向互动纽带:这只是一个开始

借助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这项举措,沈慧敏还与受援医院科室建立了良好的互动联系。

今年10月8日,一位当地科室的主任医师来到中大附属一院跟随沈慧敏开始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而往年当地医生更多地会选择去成都华西医院进修,这对于附属一院来说是一种认可,也是广东对口援藏工作中双方良好互动的延续。离开援藏岗位后,沈慧敏一直与受援医院保持密切联系。

如今,他们依然沿用沈慧敏带去的工作模式,讨论问题时还通过微信向沈教授请教,如在一地。沈慧敏援藏期间帮他们申请购置的新设备已经到位,不久后他会回林芝一趟帮忙进行设备的调试。

记者手记:

援藏的这一年,沈慧敏教授倾囊相授,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的先进技术和优秀经验带到了林芝市人民医院,而对于其个人而言,沈教授笑言:“相比于以前密集的手术量,再这样下去自己的实操技术都要生疏了。”记者想,这一年的援藏经历虽然面临过困难,或者背后还有更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单调与寂寥,但他快乐,也有所成就,这段特别的经历也值得为更多人所知。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