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在清远“咩带”(背带)可舞龙?!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民俗文化

清远发布
2017-01-07 12:22
+ 订阅

婴儿背带还可以做什么?

除了背小孩,

在清远源潭背带还可以用来舞龙!

发布君没有开玩笑

今天带大家去了解一个顺利通过清远市申遗的项目--源潭镇龙狮田村的龙狮田客家舞鸡公狮。还有一同感受村里的正在申请市级非遗的旺龙活动。

咩带龙

村里举办的一个盛大而隆重的旺龙活动,这条龙村民们都称为“咩带龙”。

是不是很好奇这个名字的由来呢?“咩带龙”(“咩带”就是背婴儿的背带)是旺龙活动的主角,舞龙的主体就是这条用“咩带”扎成的龙。

用婴儿咩带做成的“龙”。

为什么用“咩带”来扎龙?村民说,“咩带”是用来带小朋友的物品,用它来扎龙,寓意是旺丁。因此每家每户都会拿出自家的“咩带”来扎龙。那这个仪式的起源是怎么来的呢?

源潭镇青龙村委龙狮田村理事潘庆文

他们的祖先从中原迁徙而来,龙狮田开村已有250多年了,当年开村的时候,村里人丁单薄,只有十几个人,村民都怕被欺负,而客家人信仰“龙”“凤”图腾,就想把龙请到村子里,希望家族兴旺,于是就用“咩带”扎成一条龙的形状,去龙脉所在地把龙请到自家村子。因此这个仪式一直延续下来,就是今天的旺龙活动。

舞鸡公狮

旺龙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舞鸡公狮。清城区源潭镇龙狮田客家舞鸡公狮,堂号乐英堂,是客家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客家人都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龙狮田客家鸡公狮就是其中的瑰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自龙狮田开村250多年来从未间断。

龙狮田客家鸡公狮融入了客家人过年、元宵、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并在客家村落联谊、喜庆等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喜庆日子里,村里老老少少欢聚一堂,加上鸡公狮舞的热闹,气氛相当融洽、欢腾!

村民都非常重视这个仪式,在旺龙的前一天,村里就需要开理事会,筹款。并商量好旺龙当天的菜式,分工等细节,提前扎好“咩带龙”。

到了旺龙当天,

仪式的步骤有很多~

一早大家就会到地塘里迎亲——迎接远方的亲朋好友到来。村里可热闹了,大人们忙食材的准备,小孩子在村子里活蹦乱跳地嬉戏,感觉有点像我们小时候过年的样子。

迎亲之后的环节就是鸡公狮拜祠堂。一片欢天喜地的景象~

中午餐是有客家特色的丸子糍和客家窝仔粉。

休息过后,就迎来了隆重的旺龙仪式了!在一片欢腾的氛围和鸡公狮舞中,开始了起龙仪式。村民们都围在祠堂里,青年们抬着“咩带龙”准备着向山里龙脉所在地出发去迎龙。

随着鞭炮声和村民们的欢呼声响起,大队伍出发了!浩浩荡荡的阵势,大伙从祠堂出发,向着龙脉所在地前行。来回步行了两个小时,经过山路的曲折,但是大家都不觉得累,他们都说家族兴旺,风调雨顺,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旺龙的仪式中,需要请龙、赶龙、中途祭祀五个吉地。再回到祠堂,在热闹的人群中和不间断的鞭炮声中,大家接了龙,回到祠堂。接下来的这个绕着祠堂转很多圈的仪式叫做"回龙”。

回龙过后,就是接龙水和洒龙米。在热闹不已的人群中,师爷向村民洒龙米,大家都纷纷拿衣服,盘子或者手接住洒下来的龙米,接到龙米寓示着生活兴旺,添丁旺财。

洒完龙米后,大家都纷纷去摸龙头和摸龙尾。寓示着今后的生活顺顺利利,添灯发财,五谷丰登!

摸龙头

摸龙尾

吃龙饭

客家人的喜宴当中,扣肉是必不可少的,当大家忙完了一天,接下来就能好好享受一顿客家盛宴了,这里的村民称为“吃龙饭”。

白天的仪式基本就完成了。村长说,到了晚上需要通宵做洪潮的,做洪潮的意思是在祠堂供奉,师爷做法事等仪式。

然后第二天早上的仪式是升座、回龙、化龙、分龙水、分龙米。

这一系列的客家传统活动,尽管步骤繁多,但是对客家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客家人信仰“龙”“凤”图腾,鸡公狮是凤的化身,族人相信其能驱邪、旺丁、带来风调雨顺,并有鸡公狮赶龙等多种传统意义。

这种活动不但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而且能促进客家文化交流,更有着传统教育意义。它紧密联系着客家的人情枢纽。希望这种传统习俗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