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冷空气来了!7日夜间起广东雾霾将趋于消散

南方+ 记者 2017-01-07 08:31

1月4日,小蛮腰在雾霾中若隐若现。南方+记者 万稳龙 摄

明显的雾霾天气一连两日袭粤,而随着全省多地联防联治和管控措施起效,6日下午起空气质量较前一天有所好转。广东省气象台预计,7日-9日我省大部市县将受南下弱冷空气影响,气温小幅下降1℃-3℃,伴有分散小雨,7日夜间起雾和霾天气趋于消散。

6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切实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变化:至6日晚已没有重度污染城市

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近日我省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监测显示,6日全省大部晴天间多云;早晨轻雾或雾明显,部分市县有霾,雾时能见度小于1公里;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清远南部、东莞、江门北部和深圳出现了中度或重度雾;其余大部分地方也出现了轻雾和轻微霾。

省环境监测中心上午11时监测显示,佛山、顺德、肇庆、云浮、中山、江门有站点AQI指数(空气质量指数)为重度污染级别,其中江门桃源大气超级站和三水监测站达严重污染,广州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站点为中度污染。其余城市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

随着全省统筹加大力度联防联控,至发稿时,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6日21时监测数据显示,全省13市空气质量为优或良,其余9市为轻度或中度污染,主要位于珠三角西北部,没有重度污染的城市。

措施:各地精准监管防控,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分析研判,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提前开展污染过程的趋势分析和研判,及时准确把握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变化情况,提前做好大气重污染的应对工作。各地要及时将掌握的有关情况通过多种媒介向社会公开,大力开展雾霾知识宣传,厘清模糊概念,澄清雾霾谣言,提醒公众做好健康防控措施。

为降低重污染天气影响,各地要精准监管防控,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一是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管控。加强对重点排放源,特别是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管控。督促用煤企业改用低硫、低灰分的优质煤,切实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二是加强对移动污染源监管。各地要加大机动车上路执法力度,开展黄标车和黑烟车专项执法行动,对冒黑烟的柴油车进行查处;加大对黄标车闯限行区执法力度,必要时可采取限行等措施减少排放。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以及江海联运船舶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普通柴油。

三是开展污染企业清查专项行动。各地要以此次应对行动为契机,对辖区内污染企业开展全面清查,对家庭作坊式“无牌无证”污染企业进行清理取缔。

四是强化面源污染管控。实行全域禁止露天焚烧,按照“有烟必查,有火必纠”原则,坚决查处每一把火,始终保持对在露天焚烧秸秆、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等违法行为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组织有关部门强化施工工地扬尘环境监管,严格执行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控制措施,做好工业渣场扬尘监管,对达不到绿色施工标准的一律停工整顿,防止风蚀起尘。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确保物料运输车辆遮盖封闭,严查道路遗撒和乱倾乱倒行为,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渣土运输车辆一律予以处罚。采取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加大道路冲洗、洒水、清扫频次。

行动:省多部门派出10个专项督查组各地行动积极应对

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有关要求和我省工作安排,省环境保护厅联合纪检、公安等相关部门已派出10个专项督查组赴各地实地督查,省环境保护厅、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经信委、省气象局等部门已联合开展相关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做好督查有关工作。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联合检查组,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真正做到立行立改。省府办公厅将视情对各地督查落实情况进行暗查暗访或现场督办。对整改落实不力导致空气质量未能转好甚至持续恶化的,省政府将依法依规启动问责。佛山、东莞、肇庆、清远、江门、云浮等市纷纷行动积极应对污染天气。

专家: “大气污染治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本次重污染天气值得高度关注,大气污染治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常抓不懈。”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院长钟流举教授指出,尽管本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是由多重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叠加影响所致,如去年12月份以来出现多年不遇的历史高温、高湿、逆温、大雾等;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过大和集中密切相关。两者的相互作用,导致出现2003年以来少见的严重区域性空气污染现象。

钟流举进一步说明,尽管近年来我省部分大气污染物如PM2.5年均浓度大幅下降,但部分污染物特别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总量依然较大,一旦遇到不利气象条件,仍会发生大气重污染现象。这也再次提示我们,在PM2.5浓度大幅降低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其难度是相当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抓好传统领域传统污染物治理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控制,加强氮氧化物和VOCs的协同治理;此外,建议尽快构建广东省大气二次污染监测网,支撑我省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施策。

对此,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范绍佳也认为,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也给了我们很好的警示,可以说“坏事变好事”。他指出,大气污染还是有规律可循,因此可做到早预防、早应对,最大程度减少污染影响程度。如此次大气重污染主要是受冷暖气流影响所致,北方的冷气流不够强大,南方的暖气流汇入,带来我省高温高湿的气象环境。早晨是雾,太阳升起后,又会转化成霾,形成了雾霾现象。

范绍佳也认为,在抓好工业废气、建筑道路扬尘、机动车污染防治的同时,一些新领域的污染防治也刻不容缓。如机场、港口、船舶污染必须加快提上日程。其次,一些中小企业、无牌无证企业必须加强环境监管与执法,实施精细化管理。三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通风走廊建设。他指出,当前城市热岛效应突出,导致部分区域空气层中上暖下冷现象明显,这也是产生城市霾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讯员】粤环宣

【来源】南方网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李啸啸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