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15年以来,外地上牌、本地使用的小汽车呈逐月上升的趋势。去年8月的调查显示,广州市内经常行驶的外地车辆达到40.7万辆,晚高峰外地车比例达到28.59%。”16日上午召开的政协各界别代表座谈会,广州市政协委员崔虹“晒”出了这么一组数据,引起了众多委员的关注。
崔虹表示,越来越多的外地车已经成为影响城市交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她建议,为尽快解决外地车在广州常态化使用的问题,可采取“双限配套措施”,同时借鉴上海、杭州经验,推出“郊区牌”。
现状:“单限”政策未能收到预期效果
“自2012年7月广州启动'限牌'政策以来,由于至今未实施相关配套的限行政策,该政策并没收到预期效果。广州市区行驶的车辆总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崔虹表示。
据统计,去年3月,广州日均累计运行车次达到374万辆,比当时广州市籍机动车保有量增多了53%。而去年8月,广州市内经常行驶的外地车辆达到40.7万辆,晚高峰外地车的比例达到28.59%。崔虹称,越来越多的广州市民和企业买车上外地车牌。如增城区大量使用东莞车牌,花都、从化大量使用清远车牌,番禺大量使用顺德或佛山车牌,南沙大量使用中山车牌,荔湾大量使用佛山车牌。
另一方面,广州摇号平均中签率从6.00%下降到0.94%,拍牌价从13952元上升到23511元。无论是摇号还是拍牌成本,都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崔虹认为,市民基于对政府交通管理政策公平性的信任,选择成本更高的摇号或拍牌。少数市民利用单限政策的不完备,“外地上牌、本地使用”,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和公平正义的风气。
而且,外地车大量涌进而造成的交通拥堵,直接影响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环境。堵车降低了交通效率及城市效率,影响了中心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增加了城市污染和城市安全风险。
建议:精准管控居民办理外地牌照本地化使用
基于上述理由,崔虹认为,广州可以综合运用政策、法规、经济等手段,对本地居民办理外地牌照本地化使用予以精准管控。同时,可对外地车辆实施“双限配套”政策,推出“郊区牌”。
何谓“郊区牌”?崔虹介绍称,在广州中心六区之外的区域,特别是增城、从化、花都、南沙等区,可专门为本地车主提供一种“特殊车牌”,它不能享有与广州本地牌照同样的道路资源使用权,但是可以外地车辆更加宽松的限行政策。
崔虹在发言中提出三个方案。
方案一:开三停五+限区域。即对外地车辆在广州市中心城区7:30至20:00时段实施“开三停五”的限行政策,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天,再次驶入须间隔5天以上;
方案二:高峰限行+中心区主干道限行。即禁止外地车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期( 7:00至9:30、16:30至19:30 )在广州中心区域主干道行驶;
方案三:工作日限行+中心区域限行+限天数通行。即禁止外地车在工作日内7:30至19:30在广州市中心区域内所有道路行驶及运营。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可允许外地车一个月有几天(如5天)不受交通管制的限制。
据了解,广州市政协自去年9月起开展此专题调研,最终认为广州应尽快解决外地车在广州常态化使用的问题,并采取“双限配套措施”,同时微调广州限牌措施,加快推进一批公共交通设施的换乘枢纽。
崔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限配套”政策与广州要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并不相悖。“因此,我在建议最后还提出,加快在广州中心区周边建设一批公共交通换乘及停车和高水平的商业服务综合体。周围城区与广州的连接单凭小汽车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公共交通的便捷连通,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枢纽作用。”崔虹说。
【记者】余秋亮 马喜生 陈景收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