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宣告着一年之中最寒冷季节的来临。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一般来说,在小寒之后的几天,我们就将正式进入三九了。
那么在小寒节气到来的时候,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养生保健呢?
养生原则一:小寒要以养肾为先
中医上有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的原则,所以冬季最应该养肾,而且也是养肾的最好时机。
1、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冬季养肾者应掌握的有效方法。按摩疗法分两种: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2、早睡晚起
冬属阴,昼短夜长,阳气不足,人容易生病,而早睡晚起的作息生活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建议这个季节坚持早睡晚起的生物钟,晚上十点的时候尽量睡觉。对于工作压力大的职场白领,若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保证早睡晚起的作息,可在午饭后借助半小时左右的午休来进行调理。
3、坚持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同时冬季锻炼还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养生原则二:饮食保养 滋补防寒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1
豆谷干果
五谷是冬季食补的基础,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热量以抵御严寒。冬季尤其适合多食用红色及黑色的谷物,如红豆、黑豆、黑米等。
此外,时令干果也是滋补佳品,如栗子、红枣等,可单食,也可入菜煮汤时加入,或将各类豆谷、干果混合煮粥。
2
肉类
肉类是冬季最适合的食物,尤其以煲汤最佳,既可以起到滋补的作用,又避免油腻肥甘增添脾胃负担。如牛、羊肉汤;鸡汤;鸭汤。
3
温热食物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温、热的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养生原则三: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
所以,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冬练三九”有讲究
俗话说“冬练三九”,但 “三九”时节,室外气温很低,体表血管遇冷容易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肌肉的黏滞性增加,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柔韧性降低,走出温室马上进行大运动量后,极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运动前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如慢跑、擦面、拍打全身肌肉等。
在时间的选择上,不要太早就去户外锻炼。锻炼身体的时间适合选择在太阳出来以后,傍晚日落之前,并且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才能保证正常的运动需要。
“小寒”节气遇上腊八节
今年的小寒节气又是腊八节。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同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人们忙于杀年肉、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粥营养丰富,各种杂粮搭配,熬煮得十分甜糯软滑,有咸甜两种口味。
【甜腊八粥】
原料:花生40克,黄豆40克,薏仁40克,红豆40克,红枣6--8个,莲子15克,桂圆肉30克,糖1/2杯,水10杯
1、花生、黄豆、薏仁、红豆洗净后泡水4*6小时。
2、放入锅中加水10杯、将豆子煮至软熟。
3、糯米洗净加入红枣煮约25分钟,将煮熟之豆子及桂圆一起加入熬煮约20分钟,入糖煮开可熄火。
明天开始降温,小寒遇上腊八节,这几件事一定要做好!
【咸腊八粥】
原料:大米、山药、栗子、银杏、香菇、胡萝卜、青豆、开洋、火腿、姜丝、料酒、盐、胡椒粉。
做法:
1、大米淘洗干净,开洋用料酒泡发,火腿、香菇切丁,胡萝卜、山药去皮切丁;
2、 锅里放入大米、栗子、银杏、开洋、火腿丁、姜丝,加入足量清水;
3、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30-40分钟;
4、 加入山药、香菇、胡萝卜丁继续熬煮约20分钟至粥粘稠;
5、 加入青豆,调入适量盐和白胡椒粉即可。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