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深圳摊上事了?因侵权被起诉,原告索赔1.29亿美元

南方+ 记者 2017-01-04 22:32

美国苹果公司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被一家美国公司起诉,其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专利侵权,合计索赔1.2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亿元,创下中国知识产权侵权索赔额最高纪录。昨日,该案件媒体见面会在广东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举行。

之所以在中国深圳中院起诉,原告及其万商天勤律师团队认为,中国是制造大国,市场规模巨大,并且中国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原告的中国专利价值最高。此外,涉案专利本身为中国专利,被控侵权行为地在中国包括深圳。本案索赔期内苹果销售到全世界的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均在中国制造,因此是中国专利的被控侵权产品。

“原告专利是与GPRS通信标准有关的基础发明”

原告公司是一家美国夏威夷公司,持有的中国发明专利的名称为“寻呼方法及装置”,申请日是1995年6月15日(优先权日:1994年6月24日),授权公告日是2001年4月11日。

据专利发明人介绍,该专利是一项与3GPP通信标准有关的基础发明,在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均有专利保护。是目前手机、具有GPRS功能的平板电脑等通信产品涉及的一项基础专利。

该专利申请时的现有技术是:GSM通信标准,用于语音通话、短信,采用电路交换技术,点对点的通信必须建立连接, 通话时需要独占信道,因此无线频率资源使用效率低。被认为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2G)。

两年后的1996年,无线通信业界发展了用于数据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即GPRS),该技术被认为是介于二代和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间的技术(2.5G)。GPRS采用动态资源分配、包交换技术,数据被分成一定长度的包(分组),每个包的前面有一个分组头,分组头中的地址标志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处。

本专利采用双重保留请求、动态资源分配机制,点对点的通信无需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时无需独占信道,大大提高了无线频率资源的使用效率。

原告及其万商天勤律师团队认为,尽管原告既不是标准制定的提案者,也不是标准组织的成员,但上述2.5G 的GPRS通信标准使用了原告的专利技术。因此,原告专利是一项与目前使用的GPRS通信标准有关的基础发明。

原告在深圳起诉苹果公司

原告从2008年起在美国先后起诉摩托罗拉、思科、黑莓、三星、LG、索尼爱立信、夏普、HTC等多家知名移动通信设备公司,并先后与之达成了全球和解或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原告在中国还与华为公司通过友好协商方式签订了全球专利许可协议。

在中国法院进入诉讼的仅有苹果公司和诺基亚公司。原告在深圳中院起诉后,微软公司收购了诺基亚手机业务。2015年12月微软公司与原告达成和解,原告申请撤诉,诺基亚案以和解结案。

2013年1月28日,原告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苹果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起诉苹果公司。

被告五次无效宣告 原告专利仍被判维持有效

本案件起诉后,苹果公司先后三次、诺基亚公司和微软公司各一次,分别以不同理据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原告的涉案专利无效,均被驳回。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维持原告专利全部有效的审查决定。

苹果公司不服上述审查决定,于2014年9月23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北京一中院经两次开庭审理,于2016年11月18日判决驳回苹果公司全部诉讼请求、维持原告专利全部有效。

中国司法鉴定结果支持被控产品构成专利侵权

鉴于涉案专利技术复杂,需通过司法鉴定确定被控产品是否落入原告专利保护范围。深圳中院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进行技术鉴定。该中心于2016年7月15日作出司法鉴定意见书,否定了被告认为被控产品与专利主题不同抗辩意见,并认为GPRS相关标准具有原告专利部分权利要求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

原告起诉苹果公司的后续诉讼进程

关于索赔数额,原告的万商天勤律师团队认为,按法律规定,对被告生产销售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侵权获利的索赔,期限可自2013年1月28日起诉日前推两年计算。根据苹果公司公布的财务年报,此两年间IPHONE手机侵权获利高达76.90亿美元, IPAD平板电脑侵权获利高达17.98亿美元。

深圳中院于2013年12月16日、2014年12月16日先后两次开庭审理本案。2016年11月28日第三次开庭,由原、被告和鉴定专家三方对法院委托的司法鉴定意见书当庭质证。虽然原告主张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的侵权获利分别为76.90亿美元和17.98亿美元,但因原告没有能力支付如此高额的法院诉讼费,故仅对IPHONE手机案在原索赔9500万人民币的基础上追加索赔1亿美元,对IPAD平板电脑在原索赔5000万人民币的基础上,追加索赔600万美元。目前该案仍在继续审理中。

记者】苏妮

【校对】梁永忠

编辑 葛政涵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